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輕重之徒也。即或有出奇言補者,亦必見勢在垂 危,然後曰快補快補。夫馬到臨崖,收韁已晚,補而無 濟,必又曰「傷寒用參者無不死。」是傷寒無補之說益 堅,而眾人之惑益不可破,雖有《儀秦》,不能辨也。余目 睹其受害於此者,蓋不可勝紀矣。心切悲之,不得不 辯。夫傷寒之邪,本皆自外而入,而病有淺深輕重之 不同者,亦總由主氣之有強弱耳。故凡主強者,雖感 亦輕,以邪氣不能深入也;主弱者,雖輕必重,以中虛 不能自固也。此其一表一裏,邪正相為勝負,正勝則 生,邪勝則死,倘以邪實正虛,而不知固本,將何以望 其不敗乎?矧!治虛治實,本自不同,補以治虛,非以治 實。何為補住寒邪?補以補中,非以補外。何謂關門?赶 賊即曰「強寇登堂」矣。凡主弱者,避之且不暇,尚敢關 門乎?既能關門,主尚強也,賊聞主強,必然退遁,不遁 即成禽矣。謂之「捉賊」,又何不可?夫病情人事,理則相 同,未有正勝而邪不卻者,故主進一分,則賊退一步, 謂之「內拒」,謂之「逐邪」,又何不可,而顧謂之關門耶?矧! 如仲景之用小柴胡湯,以人參、柴胡並用;東垣之用 補中益氣湯,以參、朮、升麻並用。蓋一以散邪,一以固 本,此自逐中有固,固中有逐,又豈皆補住關門之謂 乎。甚矣一言之害。殺命無窮。庸醫之庸。莫此為甚。余 不能以口遍傳。故特為此辨。

徐東皋曰:「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專以外傷為法,其中 顧盼脾胃元氣之祕,世醫鮮有知之者。觀其少陽證, 小柴胡湯用人參,則防邪氣之入三陰,或恐脾胃稍 虛,邪乘而入,必用人參、甘草,固脾胃以充中氣,是外 傷未嘗不內因也。即如理中湯、附子湯、黃連湯、炙甘 草湯、吳茱萸湯、茯苓四逆湯、桂枝人參湯、人參敗毒」 散、人參白虎湯、陽毒升麻湯、大建中等湯,未嘗不用 參朮以治外感。可見仲景公之立方,神化莫測。或者 謂外傷是其所長,而內傷非所知也,此誠不知公者 也。何今世之醫,不識元氣之旨,惟見王綸《雜著》戒用 人參之謬說,執泥不移,樂用苦寒攻病之標,致誤蒼 生,死於非命,抑何限耶?間有病家疑信相半,兩弗之 從,但不速其死耳。直以因循俟其元氣自盡,終莫之 救而斃者,可謂知乎?況斯世斯時,人物劇繁,稟氣益 薄,兼之勞役名利之場,甚至踏水火而不知恤,躭酒 色以竭其真,不謂內傷元氣,吾弗信也。觀其雜病,稍 用攻擊,而脾胃遂傷,甚則絕穀而死者,可以類推矣。

病宜速治

「凡人有感冒外邪者,當不時即治,速為調理。若猶豫 隱忍,數日乃說,致使邪氣入深,則難為力矣。惟小兒 女子則為尤甚。凡傷寒之病,皆自風寒得之。邪氣在 表,未有溫覆而不消散者,若待入裏,必致延久。一人 不愈,而親屬之切近者,日就其氣,氣從鼻入,必將傳 染。此其病之微甚,亦在乎治之遲早耳。」故凡作湯液, 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速治,則易愈矣。仲景曰: 「凡發汗溫服湯藥,其方雖言日三服,若病劇不解,當 促之,可半日中盡三服,即速治之意也。其或藥病稍 見不投,但有所覺,便可改易。若其勢重,當一日一夜 晬時觀之,一劑未退,即當復進一劑。最難者,不過三 劑,必當汗解。其有汗不得出者,即凶」候也。

溫病暑病

溫病暑病之作,本由冬時寒毒內藏,故至春發為溫 病,至夏發為暑病。此以寒毒所化,故總謂之傷寒。仲 景曰:「發熱不惡寒而渴者,溫病也。」暑病則尤甚矣。蓋 暑病者,即熱病也。是雖與寒證不同,然亦因時而名, 非謂其病必皆熱也。此外如夏月中暑者,亦謂之暑 病,則又非寒毒畜留之證。在仲景即名之為中暍,義 詳「暑證門。」所當參閱。

溫病、暑病之治,宜從涼散,固其然也。然必表裏俱有 熱證,方可治用清涼。若值四時寒邪客勝,感冒不正 之氣,表邪未解,雖外熱如火,而內無熱證可據者,不 得以溫暑之名,執以為熱,而概用涼藥。

冬有非時之煖,或君相客熱之令而病熱者,名曰「冬 溫。」此與冬月正傷寒大異,法宜涼解,此舍時從證也。 若夏月有寒者,宜溫亦然。

《素問·刺志論》曰:「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 傷暑。」《傷寒論》曰:「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 傷暑。」此二論之言傷寒。傷暑者,非即溫病暑病之謂。 蓋單指夏月感觸時氣者,所當辨其為寒為暑,而寒 則宜溫,暑則宜清也。身寒者,言受寒憎寒。身熱者,言 受熱發熱。非曰身冷者,方是傷寒,身熱者,乃是傷暑 也。但此二論,一曰氣盛氣虛,一曰脈盛脈虛,詞若異 而理則一也。故凡察氣者,當在形色;察脈者,當在本 元。合而觀之,則見理精矣。

發斑

發斑證,輕則如疹子,重則如錦紋。其致此之由,雖分 數種,然總由寒毒不解而然。如當汗不汗,則表邪不 解;當下不下,則裏邪不解;當清不清,則火勝不解;當 補不補,則無力不解;或下之太早,則邪陷不解;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