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十味,治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法。若得汗足如故,頭疼發熱,此為內實,當服「駃豉圓。若《藋氏圓》,如得便頭重者,可以二大豆許內鼻孔中,覺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 兼辟時行病。

崔文行解散

治「時氣不和,傷寒發熱者。」

桔梗、 細莘各四兩, 白朮八兩, 烏頭一斤。

右四味,治下篩。「若中傷寒,服錢五匕,覆取汗解。若不覺,復小增之,以知為度。若時氣不和,旦服錢五匕,辟惡氣。欲省病者,服一服。」 皆酒服。

六物青散

治傷寒赤色惡寒

附子、 白朮各一兩六銖, 防風、 細莘各一兩十 八銖, 桔梗、 烏頭各三兩十八銖。

右六味,治下篩,以溫酒服五匕,不知稍增之。「服後食頃不汗出者,進溫粥一盃以發之,溫覆汗漐漐可也,勿令流離,勿出手足也。汗出止,若汗大出不止者,溫粉粉之,微者不須粉。」 不得汗者,當更服之。得汗而不解者,當服神丹丸。

青散

治春傷寒頭痛發熱

麻黃五兩, 苦參, 厚朴, 石膏各三十銖

大黃、 《細莘》各二兩, 烏頭五枚。

右七味,治下篩。覺傷寒頭痛發熱,以白湯半升,和藥方寸匕,投湯中,熟訖,去滓盡服,覆取汗,汗出多,溫粉粉之,良久一服不除,宜重服之。或當微下利者,有大黃故也。

詔書發汗白薇散

治《傷寒》三日不解者。

白薇十二銖 杏仁、 貝母各十八銖 麻黃一兩 八銖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自覆汗出即愈。

華佗赤散

治傷寒頭痛身熱。腰背強引頸。及風口噤。瘧不絕。婦人產後。中風寒氣。腹大

丹砂十一銖 雄黃二十四銖 蜀椒 蜀漆 乾薑 細莘 黃芩 防己 桂心 茯苓

「人參 沙參 桔梗 女萎 烏頭」各一十八銖 吳茱萸三十銖 麻黃 黛赭各二兩半

右十八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耐藥者二匕,覆令汗出。欲治瘧,先發一時所服藥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細莘》、薑、桂、丹砂、雄黃不熬,餘皆熬之。」

赤散

治傷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往來有時。

乾薑、 防風、 沙參、 細莘、 白朮、 人參。

蜀椒、 茯苓、 麻黃、 黃芩、 黛赭、 桔梗。

吳茱萸各一兩, 附子二兩。

右十四味,治下篩,先食,酒服一錢匕,日三。

水解散

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

桂心、 甘草, 大黃各二兩, 麻黃四兩

右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力強人服二方寸匕。《延年祕錄》「黃連、芍藥各二兩。《古今錄驗》無甘草,有芍藥,治天行熱病,生疱瘡疼痛,及解肌出汗。」

六物解肌湯

治傷寒發熱。身體疼痛。

葛根四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 麻黃

牡蠣、 生薑各二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再服後得汗,汗通即止。《古今錄驗》無生薑、甘草。

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飲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脈沉實者,宜以駃豉丸下之。《延年祕錄》有桂心一兩。

解肌升麻湯

治時氣三四日不解

升麻、 芍藥、 石膏、 麻黃 甘草各一兩

杏仁三十枚, 具齒三枚,一作《貝母》,十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溫覆發汗便愈。

葛根龍膽湯

治「傷寒三四日不差。身體煩毒而熱。」

葛根八兩, 龍膽, 大青各半兩, 升麻, 石膏, 萎蕤各一兩, 甘草, 桂心, 芍藥, 黃芩

麻黃、 生薑各三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升,內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