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理,過極則勝己者反來制之,故火熱過極,則反兼

於水化。又如鹽能固物,令不腐爛者,鹹寒水化,制其 火熱,使不過極,故得久固也。萬物皆然。

《元李杲十書》

《總論》

膏粱之變,亦是滋味過度,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 癰腫。榮氣者,胃氣也。飲食入於胃中,先輸於脾,而朝 於肺,肺朝百脈,次及皮毛,先行陽道,下歸五臟六腑, 而氣口成寸矣。今富貴之人,不知其節,法酒肥羊,雜 以厚味,積久太過,其氣味俱厚之物,乃陽中之陽,不 能走於空竅,而先行陽道,今反行陰道,則濕氣大盛, 子令母實,火乃大旺,實熱既盛,必來尅腎。若不慎房 事,損其真水,則水泛而濕熱之化上行,其瘡必出背 上及腦,此為大疔之最重者。若毒氣出肺,或脾胃之 部分,毒之次也。若出於他經,又其次也。濕熱之毒所 止處,無不潰爛,故《經》言:「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 虛者,如持虛器以受物,則無不受矣。治大疔之法,必 當瀉其榮氣。以標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 為主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諸瘡瘍有痛,往往 多以乳香、沒藥,雜以芳香之藥止之,必無少減之理, 此其悮也。若使經絡流通,臟腑中去其壅滯,必無痛 矣。痛則以苦寒之劑除之,無不愈者。瘡瘍食肉,與自 殺無異,法當瀉氣而反補之故也。

《用藥加減法》

發背疔腫,膿潰前後,虛而頭痛者,於托裏藥內加五 味子。恍惚不寧,加人參、茯神。虛而發熱者,加地黃、䒷 蔞根。潮熱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 豆。虛煩者,加枸杞、天門冬。自利者,加厚朴。膿多者,加 當歸、川芎。痛甚者,加芍藥、乳香。肌肉遲生者,加白蘞、 官桂。有風邪者,加獨活、防風。心驚悸者,加丹砂。口目 瞤動者,加羌活、細莘。嘔逆者,加丁香、藿葉。痰多者加 半夏、陳皮。

《朱震亨心法》

《總論證治》

「癰疽」只是熱勝血。

六陽經、六陰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少氣多血者,有多 氣多血者,不可一概論也。若夫要害處,近虛怯薄處, 前哲已曾論及,惟分經之言,未聞諸經,惟在陽厥陰 經生癰疽,理宜預防,以其多氣少血,肌肉難長,瘡久 未合,必成死證,遽用驅毒利藥,以伐其陰分之血,禍 不旋踵。

「陽滯於陰,脈浮洪弦數。陰滯於陽,脈沉細弱濇。」陽滯 以寒治之。陰滯以熱治之。

人中年以後,不可生癰,纔有痛腫,參之脈證,但見虛 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若用尋常驅熱拔毒紓 氣之藥,虛虛之禍,如指諸掌。

內托之法。「河間治腫焮於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其 脈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於內,急須內托以 救其裏,宜復煎散除濕散鬱,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 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祕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 利及煩熱已退,卻與復煎散半兩,如此使榮衛俱行, 邪氣不能內傷也。」然世俗多用排膿內補、十宣散,若 用之於些小瘡與冬月時令即可。若潰瘍於夏月用 之,其桂朴之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芪,難 為倚仗。

瘡先發為腫,氣血鬱積,蒸肉為膿,故其痛多少,瘡之 始作時也。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反痛者, 此為虛,宜補。亦有穢氣所觸,宜和解。風寒逼者,宜溫 散。

加味十全湯,治癰疽後補氣血,進飲食,實為切要。」蓋 膿血出多,陰陽兩虛,非此藥何以回生起死,惜其不 分經絡,不載時令,又在識者觸類而長之。今之外科, 於瘡瘍腫平痛寬,遂以為安,漫不加省,往往於結痂 後兩三月或半年虛證乃見。醫者不察,病者不悟,無 補益調養之功,因而轉成他病者,惜哉!予治一士夫, 因腳弱求診,兩手俱浮洪稍鼓,飲食如常,惟言問不 答,肌上起白屑如麩片,時在冬月,予作極虛處治,詢 其弟,乃知半年前曾於臂背腿三處,自夏至秋冬節 次生疽,率用五香連𧄍湯、十宣散與之,今結痂久矣。 予為作參芪白朮當歸膏,以二陳湯化飲之,三日後 盡藥一斤,白屑沒者大半,病者自喜呼吸有力,補藥 應效以漸,而病家反怨藥不速應,自作「《風病論》治。煉 青礞石二錢半,以青州白丸子作料,煎飲子頓服之。 予諫之不聽,因而不救,書以警云。

《痛證》

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加黃連、黃芩,詳上下根 梢用,及引經藥則可。又云:「諸瘡以當歸、黃連為君,連、 𧄍、甘草、黃芩為佐。 諸痛痒瘡瘍屬火,若稟受壯盛,宜四物加大承氣湯 下之。」

若性急面黑瘦,血熱之人,因瘡而痛,宜四物加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