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秋冬,則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蘗芩一二味外傅,如

馬齒莧、吳藍、赤小豆、苧根之類,皆解毒消腫,可用於 初起之時。或蚶殼、或龜甲、水龍骨,各煆存性,則收濕 生肌,可用於浸淫之後。

楊梅

或問:「廣瘡何如?」曰:「此肝腎二經濕熱,或色慾太過,腎 經虛損,感邪穢之氣而成。或因下疳畜毒,纏綿不已 而作,一名翻花瘡。肉反於外,狀如蠟色,有如綿花,故 又名綿花瘡,此則邪毒盛。細小者名廣豆,或如赤根 膿窠,此則邪毒淺。凡患此證,先宜食毒物以發之,後 服通聖散之類,須用土茯苓對停服。毒勢既殺,八珍」 十全大補湯之類,以補氣血,必守禁忌,方獲全愈。大 忌房勞,如犯之,服藥不效,慮後結毒。一忌酸酢,酸斂 邪毒,後結廣癬。一忌白腸,能發鬱火,以致纏綿不已。 一忌輕粉及冷水,致後筋骨疼痛,結成風塊,或一二 年,或數年方發。其狀堅硬,肉色平淡,或痛或痒,多結 於骨節、頭面喉鼻之間,經絡交會之處,已破則膿水 淋漓,甚可畏也。輕則發廣癬,亦名「千層癬」,多生手心 足底,重疊不已。又有餘毒,亦名「氣毒」,筋骨疼痛,來去 不定,亦名「濕毒」,筋骨痛酸,乍作乍止,宜隨其淺深治 之。先服消風敗毒,後服補劑。瘡勢盛及結毒深者,必 用熏藥,後服通聖散以泄火毒,後服八珍湯、大補湯 之類。弱者不宜熏,恐不能勝火氣也。

《陳實功外科正宗》

翻花

翻花者,乃頭大而蔕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無苦無 疼揩之,每流鮮血,久亦虛人,以唾津調冰螄散,遍擦 正面,上,用輭油紙包裹,根蔕細處,用綿連紙紮緊,十 日後其患自落,換「珍珠散」摻之收口。又有根蔕不小, 如𪔀棋子樣難紮,以前藥搽上,用麪糊綿紙封上二 重,用心勿動,亦以十日乃落,摻珍珠散。

天泡

天泡者,乃心火妄動,脾濕隨之,有身體上下之不同, 寒熱天氣之微異。上體者,風熱多於濕熱,宜涼血散 風;下體者,濕熱多於風熱,宜滲濕為先。外用「胡粉散」、 石珍珠散搽之自愈。此不早治,變為頑風紫癜,則難 痊矣。

《楊梅瘡總論》

「夫楊梅瘡者,以其形似楊梅,又名時瘡,因時氣乖變, 邪氣湊襲,又名綿花瘡」,以其綿綿難絕。有此三者之 稱,總由濕熱邪火之化。但氣化傳染者輕,精化慾染 者重。故「氣化乃脾肺受毒,其患先從上部見之,皮膚 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乾;精化乃肝腎受毒,其 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疼,小便澀淋,其形大而且」 硬。如氣化者,毒在皮膚,未經入裡,宜服萬靈丹,洗浴 發汗,解散皮膚之毒。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膚,宜 服九龍丹,通利大小二便,以瀉骨中之毒。甚者二服 皆可。行散之後,體實者升麻解毒湯,體弱者歸靈內 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瘡根淡白,內毒已解,方用點藥。 輕者半年,重者一載,始能得愈。如患者不遵此法。欲 其速愈。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後患者 多矣。

《看法》

初起無頭痛,筋骨不作痛;小水無澀淋,瘡乾細者輕; 已生頭面稀少,口角無瘡,項下胸背雖多,穀道尚無 者可治。初生瘡發下疳,次生魚口,復作筋骨疼痛,瘡 發非祥。瘡生紅紫堅硬。手足多生形如湯潑泡,生害 非輕淺。

《治法》

初起先從澀淋,次傳筋骨作疼,後發其瘡,亦宜攻利。 若外無疳瘡,內無筋骨作痛,時氣所感者,微散之。瘡 從交媾不潔,乃生下疳,小水澀滯不通,當行導利。上 部作痒瘡多,消風清熱;下部作疼痒甚,瀉濕為先。紅 紫盛瘡高,涼血解毒;淡白毒輕瘡薄,攻補兼行。手足 皮膚枯槁,鵝掌風生,柏葉二礬,煎湯熏洗即好。頭髮 眉毛脫,油風何須說,神應養真丹,早服稀疎脫,點點 楊花癬,片片癩風瘡,宜服「換肌丸,效應如同掃。」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天泡

天泡瘡,形如水泡,皮薄而澤,或生頭面,或生遍身,乃 太陰、陽明風熱所致,故見於皮毛肌肉之間,宜清血 涼血,熱解則愈。如兼表邪而發熱脈數者,宜荊防敗 毒散。如火盛者,或加芩、連、連𧄍、金銀花、元參之屬。如 焮腫疼痛,脈數便結者,此表裡俱實也,宜防風通聖 散雙解之。如外多毒水,以金黃散敷之,無有不愈。

楊梅

楊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其 在西北人,則名為「天泡瘡」,東南人又謂之「廣東瘡。」凡 毒輕而小者,狀類茱萸,故名「茱萸瘡」;毒甚而大者,泛 爛可畏,形如綿花,故名「綿花瘡。」大都此證,必由淫毒 傳染而生。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後,氣從精道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