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療。或目畏明下竄者,蓋骨重而身縮也。咬牙者,腎水 虛而不能制心火也。皆用地黃丸。

按:潔古先生云:下竄者,腎氣不足,兩足發熱,故不喜衣覆也。蓋臍以下皆腎之所主,緣心氣下行於腎部也。所以宜用地黃丸壯水制火而補腎。故凡此必待精血完固,而後嫁娶,庶可以免前患。《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今小兒稟賦不足,豈有不本於此哉。

五臟相勝證治

肝臟病,秋見肝強勝肺而肺怯也。宜「阿膠散」以補肺, 「益黃散」以補脾,「瀉青丸」以治肝。

按潔古張先生云:「肝勝肺,則身熱發搐,喘促氣短,病見於申酉戌時,此受所制而不能勝,謂之真強。」若心乘肝為實邪,壯熱而搐有力,利驚、涼驚二丸主之。肺乘肝為賊邪,呵欠而搐無力,以地黃丸補肝,以瀉白散治肺。肝乘脾為賊邪,多睡體重,發搐,瀉青丸主之。腎乘肝為虛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主之。大凡肝「之得病,必先察其肺腎。然腎者肝之母,金者木之賊,非腎水不能相生,必肺金鬼邪來尅。故其源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源在腎,先補其腎,滋其本也。然後察其本臟之虛實而寒溫之。」徐用誠、滑伯仁先生亦云然。

心臟病,冬見心強勝腎,甚則下竄不語,當以地黃丸 補腎,以導赤散治心。

按:潔古云:「若喘而壯熱,此肺乘心也,為微邪,用瀉白散。若風熱相搏,此肝乘心也,為虛邪,用大羌活湯,下大青丸。吐瀉身熱,此脾乘心也,為實邪,用瀉黃散。若恐怖畏寒,腎乘心也,為賊邪,用安神丸。大凡心臟得病,必先調其肝腎,腎為心之鬼也,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衰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其肝,清其源也。五臟」既病。必傳其所勝。則腎之受邪。必傳于心。故先治其腎。逐其邪也。若肝腎平和而心自病。然後察其虛實而治之。

「肺病春見」,肺勝肝也,以瀉白散治肺。若目淡青,或目 赤者,當發搐,為肝怯也,以地黃丸補肝。

按:潔古云:「肺病喘嗽氣盛,見於寅卯辰時,當補肝瀉肺。若肺病久嗽,宜補脾清心。若心乘肺為賊邪,熱而喘嗽,用地黃丸、導赤散、阿膠散。若肝乘肺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用羌活散。若腎乘肺為實邪,憎寒咳嗽,清利,用百部丸。若脾乘肺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咳嗽,用人參白朮散。大凡肺之得病,必先察心脾二臟」治之。若心火亢盛,上炎爍肺,而肺為病,宜先抑心氣。若肺氣不足,腠理不密,風邪所感,宜先補脾氣。若中焦痞實,大腸壅滯,熱氣上蒸,宜先理脾氣。若心脾平和,則治其本經。

「腎病」夏見,水勝火,腎乘心也。甚則悸動發搐,宣風散 主之。

按潔古云:「心乘腎者為微邪,發熱不惡風寒,用桂枝丸。肺乘腎者為虛邪,喘嗽皮膚寒澀,用百部丸。肝乘腎者為實邪,拘急發搐身寒,用理中丸。脾乘腎者為賊邪,體重泄瀉惡寒,用理中丸。大抵五行之間,惟腎一臟,母盛而子反受邪。然物之性有不可以一概論者,肺腎是也。何則?肺主氣,肺有熱,則熱得氣而上蒸」,不能下生於腎,而腎受邪矣,此腎之病源於肺也。又有脾經之濕,相刑於腎者,法當解肺熱,去脾濕。若本經自病者,宜滋補之。

脾病見四傍,皆倣此治之。順者易治,逆者難治。脾怯 當面目黃,五臟相乘,隨證治之。

按:潔古云:「凡脾之得疾,必先察其肝心二臟之虛實而治之。蓋肝者脾之賊,心者脾之母也。肝氣盛則賊邪勝,心氣虧則脾氣虛,故肝乘脾則風瀉而嘔,茯苓半夏湯主之。若心氣實而壯熱,體重泄瀉,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主之。若肺乘脾而咳嗽便祕,飲食如常者,煎檳榔大黃湯下葶藶丸。若腎乘脾而惡寒泄瀉,理中丸之類主之。」竊謂五臟之證,相乘伏匿,隱顯莫測,然病機不離五行生尅制化之理,況小兒未有七情,多因形體怯弱,血氣未全,故有五臟勝乘之病。更當調治其母,若專治其子,多致誤矣。

《萬氏育嬰家祕》

五臟證治總論

是病皆從五臟生,不知臟腑亦徒然。細將色脈相參 合,對證裁方治不難。

五臟平和,則病不生。或寒暑之違和,或飲食之失節, 則風傷肝,暑傷心,寒傷肺,濕傷腎,飲食傷脾,而病生 矣。語其色,則肝青、心赤,脾黃,肺白,腎黑也。語其脈,則 肝弦,心洪,脾緩,肺毛,腎沉也。語其證,則肝主風,心主 驚,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也。語其治,則心肺脾三臟, 有補有瀉,肝則有瀉無補,腎則有補無瀉也。色脈證 治,本諸五臟。心中了了,謂之「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