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6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薛氏保嬰金鏡錄》

論初生用藥

愚謂:「凡小兒在月內外者,調補之劑,每服亦不過二 三匙。若表散攻伐之藥,則每服只可匙許而已,過多 則反傷元氣。餘當量大小虛實加減。若乳母之疾,致 兒為患,當治母為主,子少服之,後倣此。」

《保嬰撮要》

初誕法

小兒分娩之時,口含血塊,須急於未啼時用軟帛裹 指,穵去其血,用黃連、豆豉、硃蜜、甘草解之。但黃連性 寒,若稟母氣膏粱積熱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氣元 弱者又不宜用。其硃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鎮墜,不若 只以牛黃分許,蜜調與吮為佳。世多用犀角解毒丸, 其胎氣虛寒虛弱者,反傷脾胃生氣,甚致不育。又有 嬰兒因其難產,或冒風寒而垂危者,切不可使斷臍 帶,急烘綿絮包抱懷中,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燒,更以 火紙捻於臍帶上,往來燎之。使煖氣入腹,須臾氣復 自甦。尤戒洗浴,恐脈理不密,元氣發泄,而外邪乘之 也。

護養法

小兒初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 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血氣沸騰,乳汁敗 壞,必生諸證。若屢用藥餌,則臟腑陰損,多變敗證,可 不慎歟。大扺保嬰之法,未病則調治乳母,既病則審 治嬰兒,亦必兼治其母為善。

《樓英醫學綱目》

初生禁忌

田氏曰:「大凡小兒過煖生熱,熱極生風,提抱生癰,餧 飼生癖,最宜慎之。」

錢氏曰:「大喜後食乳食,多成驚癇。大哭後食乳食,多 成吐瀉。」

《徐春甫古今醫統》

嬰幼論

王隱君曰:「凡嬰兒六十日後,瞳人將成,而能應和人 情,自此為有識之初,便當誘其正性,父母尊長,漸次 令其別之,僮僕婢妾,不可訓其手舞足蹈,無禮罵人, 高舉放倒,猛推閃避,兒雖強笑失色,驚駭乖張,惡性 自此無端。乳母縱嗜厚味,絕醪煎煿,兒亦受之於乳。 是以驚疳積癖瀉痢,由之而生。及其臨病,又忌灌以」 苦辛之藥味,姑息隱忍,無所不至。大扺愛子之偏,無 出於母,所嗜之食,任其飽足,以致所傷。余幼時酷嗜 甘飴,忽於一日,甘飴中有蚯蚓,引頭而出,自此不敢 食飴,至長始知長上為之,不然脾疳久患,深染難調, 奈何不為戕害。

護養

《千金》論曰:「小兒二百四十日掌骨成,母當教以匍匐, 一周滿,母當扶以行步」,此皆則法。若或煖衣重圍,不 見風日,不著地氣,致令筋骨軟弱,數歲不能行者有 之。今觀田舍小兒則反是,所以見風日得土氣,筋力 常健,豈貴賤之理有異哉!明乎此,則保嬰之道得矣。

乳哺

乳哺之法,不可不慎。小兒脾胃怯弱,乳食易傷,初得 作嘔瀉,久則成積癖。乳母飲食,乳汁便通,兒食其乳, 所感立應。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夏食熱乳, 則致吐逆;冬食寒乳,則致嗽利。母不欲怒,怒則氣上 為狂。母不欲醉,醉則身熱腹痛。懷孕乳兒,致令黃瘦, 腹大腳軟,名曰鬾病。大都乳哺不可太過。諺云:「小兒 常病。傷於飽也。」又曰:「忍三分饑。吃七分飽。」亦至論也。

除胎毒

方書皆云:小兒一出腹,啼聲未發之時,急用綿裹指 拭去口內惡汁,固是良法,而倉卒之際,或有不及者, 故有黃連、甘草、硃、蜜等法,用之殊佳。東垣云:「只須淡 豆豉一味煎湯,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氣也」, 尤妙。

初生總論

初生小兒,必忌外客所觸。古人一歲之內忌之者,並 無客忤之患。小兒略識人物,不宜攜至神廟觀望神 像閃爍,恐生恐懼。

小兒將入夏時,用色帛縫囊,盛去皮尖杏仁七箇,與 小兒隨身佩之,聞雷自然不驚。

豬乳法

《張煥論》云:「初生時或未有嬭子,產婦之乳未下,可用 豬乳代之,可免驚癇痘瘡。」

錢氏曰:「初生小兒至滿月內,可常取豬乳滴口中最 佳。按《聖惠方》,取豬乳須令豬兒飲母,次便提豬母後 腳起,豬兒口自離乳,急用手捋之,即得乳矣。非此法 不可取也。」

沐浴法

小兒洗浴,不可先斷臍帶,候洗了方斷,不致水濕傷 臍,可免臍風臍瘡等證。用清油調髮灰傅臍,洗兒不 可用水打濕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