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腎氣不足,熱入膀胱,水道澀而不利,出入起數,臍 腹急痛,蘊作有時,或如豆汁膏血。並以《局方》五淋散 下龍腦雞蘇丸,自然平愈。及香芎丸、補腎地黃丸與 之,疏導補益為上。

夫淋有五:「石淋者,腎熱化石,內塞水道,痛引膀胱;氣 淋者,肺氣壅熱,小腹脹滿,小便澀滯;熱淋者,三焦有 熱,傳入腎膀胱,流入于胞,小便赤澀;血淋者,心熱血 散,失其常經,溢滲入胞;寒淋者,膀胱氣冷,與正氣交 爭,寒戰氣解是也。亦有因姙母肝熱,及乳母恚怒者, 當分五臟蓄熱治之。若心臟有熱者,導赤散加黃連」; 肝臟有熱者,柴胡梔子散。大便不通,瀉青丸。脾臟有 熱者,瀉黃散。脾氣不足者,異功散。脾氣下陷,補中益 氣湯。肺臟有熱者,瀉白散。肺氣虛熱者,異功散加炒 黑山梔。腎臟有熱者,地黃丸。或因乳母肝經熱者,用 梔子清肝散。恚怒者,用柴胡清肝散。乳母厚味者,用 加味清胃散。心小腸熱者,用清心蓮子飲。或兒早近 色慾,小便澀滯,或作痛,及更去後,大小便牽痛者,皆 屬肝腎不足也,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加牛膝、 車前、肉桂。未應,當參五臟所勝,不可輕用滲泄寒涼 之藥,大損胃氣,仍參前「大便不通證」,覽之。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大小便論

小兒大便有祕澀者,有不通者,皆由臟腑有熱,乘於 腸胃,胃熱則津液少,少則糞燥結實而大便難下,則 為祕澀,甚則不能便,乃為不通也。小便有滴瀝者,有 不通者,由小腸與膀胱有熱,《二經》俱主水,水入小腸, 傳於膀胱,循水道出而小便也。熱氣乘之,則水耗少 而行澀,故滴瀝而下也,甚者水道乾而不通也。若熱 入小大腸。則壅滯不得宣利。故大小便俱不通也。

五淋論

淋病有五:一曰熱淋,即血淋。二曰寒淋,即膏淋;三曰 氣淋;四曰勞淋;五曰石淋。五淋之中,小兒有所患者, 惟寒、熱、氣之三證外,勞、石二證,極虛所致。小兒未親 色慾,故無患者,恐兒本怯腎弱者有之,亦千中無一 矣。今並具五淋之證於下。

熱淋者,因熱乘小腸膀胱二經皆主水,水入小腸,傳 於膀胱,行於水道,出於陰中而為小便也。故陰為水 液之路,膀胱為津液之府,熱則水道燥煿,水澀行澀, 致水道不利,小便淋瀝,因名曰「淋。」其候出少而起數, 小腹急痛,引臍連莖中痛也。熱甚者溺血,故亦曰「血 淋。」血得熱則流散,滲入於胞,隨淋溺而下也。

寒淋者,因寒冷干於二經而作,其候先寒戰而後溺 之,是邪氣與正氣交爭也。寒氣勝則發寒戰,正氣勝 則寒戰解而得溺,溺則出少澀滯,小腹連莖中而痛。 寒甚者,溺白如稀膏,故亦曰「膏淋。」亦如痢下,熱則便 血,寒則便膿也。痢下者,寒熱搏於大腸也。今淋者,寒 熱搏於小腸也。

氣淋者,小兒因怒而啼,氣入二經,留滯不散,邪正相 搏,胞內氣脹。其候每溺則臍下憋膨,水道澀不能下, 莖中相引而痛,常有餘瀝也。

勞淋者,因腎虛精竭,氣通於陰,水道乾澀之所為也。 腎與膀胱為表裡,今腎虛精竭,則膀胱亦虛,不能約 制其水,故水液頻數而下,水道乾燥,則不能通利。其 候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小腸連莖而痛也。

石淋者,小者為沙,大者為石。皆云腎主水,水為熱結, 化而為石。其言雖近,而不知其本也。且腎有二臟,左 者為腎,右為命門,主水而為壬。《聖濟經》云:「壬者,一水 一石之謂歟?」不知一水一石之道,未達生化之妙本, 太一精真在上,兆于水,立于石,是腎中本有真之物 也。患者乃真精化而真物出焉。其候沙石從水道出, 塞痛悶絕。故痊者鮮矣。

地膚子湯千金方

治「小兒熱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痛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出。」

地膚子 瞿麥 知母 黃芩 枳實 升麻 大黃十八銖 冬葵子 豬苓各六銖 通草 海藻 橘皮各三銖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兒服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兒以此為準。五十日以上,七歲以下,以意加藥益水。」

大黃丸小兒直訣下同

治風熱便祕飲水

大黃一兩,酒洗蒸曬 炙草二錢五分 川芎 黑牽牛各五錢,半生半炒

右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數丸,溫蜜水下。

薛己曰:「按前方乃《內疏》之峻劑,審其因果,屬臟內實熱,方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