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斑已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也,用去風藥微下之。 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 氏地黃膏外以黃蘗膏塗面佳。

痘出太盛,喘促腹滿,小便赤,手足心并腋下有汗,或 狂言妄語,大便不通,宜四順飲、小承氣湯,下後諸證 悉退,不可再下。

《涼血》

出太多者。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粘子湯。即地骨皮 散。加鼠粘子。

或云:「一見皮肉纍纍,紅點稠密,急用纏豆藤燒灰,加 製砂,連進三四服,或薄荷湯調《退火丹》」進之。仍以牛 蒡子為末,傅顖門上以散熱毒,非惟能使痘疏,且免 侵眼之患。

用纏豆藤燒灰為末,加入「退火丹」內,又用燈草、木通、 蟬蛻、地骨皮煎水,調退火丹,連進二三服,則痘之稠 密不分者,遂分明矣。後再用:乾葡萄五十箇,茜草根 一兩,荔枝連肉殼核五箇,芫荽子五錢,無子莖葉亦 可,用好酒二碗,煎一碗,徐徐以熟水攙薄,常與服之, 服盡滓,再用水煎當茶常與之服,則痘之稠者以退 不作害,未退者遂令如水珠起壯,灌膿結靨矣。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狀,其後旋加,日多 一日,此毒伏於裡,裡氣虛弱,不能托之即出,要大補 兼解毒,或什可救其一二也,十宣散加「無價散」主之。 痘瘡多者,是毒氣多,便先宜解毒,然多則恐氣血周 貫不足,故隨亦宜兼補藥以助成膿血。

痘毒自內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齊,毒氣尚在內,出至 六日,則當盡發於表,七八九日成膿而結痂矣。若毒 氣盛不能盡出,過六日毒反內入臟腑,故須於六日 以前毒氣該出之時,急服涼血解毒之藥以驅出之, 六日以後,醫無及矣。

《出不快》

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鼠粘子湯之類。 如瘡發後不多出,即加藥。如一日一貼,即加至二貼, 加藥不出,即大發之,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 桂枝之類。如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證,即瘡本稀,不可 更發也。有大熱者,當利小便,四聖散、六一四苓散之 類。小熱者當解毒。若不快,勿發,勿下攻,止用抱龍丸 治之。

錢氏消毒散、化毒湯、活人鼠粘子湯,皆發瘡痘溫平 溫涼藥,錢氏所謂「微發之」者是也。如微發不出者,即 就與前項藥,該每服二錢者,即加至三四錢;該每日 二服者,即加至三四服。如加藥又不出者,即用升麻、 葛根、麻黃、桂枝大發之。如大發後不多,及脈平無事 者,即瘡稀不可更發。如脈洪有熱,有大熱者,當用四 聖、導赤、八正輩利小便。有小熱者,當用芩連、金花丸 輩解毒。若利小便解毒後又不快,則勿發勿下,止用 抱龍丸治之,此錢氏心法也。

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當微發。升麻 葛根湯。

若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是熱在內。煎大 黃湯下「宣風散。」

若身表大熱者,表證未罷,不可下。

若斑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當以八正散利之。 太陽出不快。身之後也。荊芥甘草防風湯。

陽明出不快。身之前也。升麻加紫草湯。《聖惠方》。升麻 葛根加紫草。

「少陽出不快。身之側也。連𧄍防風湯。」即連𧄍散。 「四肢出不快。防風芍藥甘草湯。」

凡痘瘡出不快者有五證,臨病審而調之。

一證,天時嚴寒,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散寒溫表。冬 三月寒甚,紅斑初見,宜「五積散、正氣散、參蘇飲、楊氏 調解散、陳氏木香散。」

一證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 煎生地黃、麥門冬湯調服。身熱者,小柴胡加生地黃。 熱甚煩渴而便實者,白虎加人參湯。輕者,人參竹葉 湯加生地黃煎服。」

一證服涼藥損傷脾胃,或胃虛吐利,當溫中益氣,宜 理中湯。吐利甚者,加附子,或陳氏異功散、木香豆蔻 丸。

一證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紅點,此毒氣發越不透,必 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裏半助養之劑,用四聖 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 斑湯。

一證:外實之人,皮膚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 不快,宜消毒飲、透肌散;如大便祕實,於消毒飲內加 大黃、梔子仁煎服;瘡出太稠,宜犀角地黃湯、「張氏解 毒防風湯;血氣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聖湯 加薄荷、枳殼;口中氣熱,咽痛,口舌生瘡,宜甘露飲子; 驚風搐搦,宜抱龍丸;煩渴,宜獨參湯、黃芪六一湯」; 瘡已出而不遍勻者,聞人氏云:「惟透肌解毒,無壅塞 之患,則自然出勻」,以必勝散、大紫草飲、胡荽酒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