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尚未校对
易物則禍淫,由此而始也。君子得時而動,失時而守,體天行道,畏於輕動,則福善由此而生也。《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又曰:「吉凶者,得失之象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又曰:「知進退存亡之道,其惟聖人乎?」 此《珞琭子》篇終之大戒也。
至於《公明》、「季主」,尚無「變識」之文;景純、仲舒,不載「比形」 之妙。
管公明、司馬季主、郭景純、董仲舒,此四賢者,探天人之奧,原性命之理,窮陰陽象數,知未來吉凶,尚無變識之文,不載比形之妙,言造化深隱,不易度量。《珞琭子》不知何時人,觀其賦,自云「出自蘭野」 ,又稱「及於郭景純」 ,疑六朝時人,梁昭明其近之,昭明所居,乃蘭陵之野也。或謂周靈王太子子晉,則誣。
詳其往聖,鑒以前賢,或指事以陳謀,或約文而切理, 多或少剩,二義難精。今者參詳得失,補綴遺蹤,規為 《心鑑》,永掛清臺,引列終編,千希得一。
「凡論五行,離道者非也,離世事者非也,離人物者亦非也。或約文而切理,或指事以陳謀,於中神煞交參,吉凶互體,是知五行通道,志物難窮,流布其間,豈云小補」 珞琭終於此談,言是賦之作,詳往聖之遺文,鑒前賢之得失,文博而言約,道妙而義深,顯仁藏用,乃五行三命之指南也。後學者從而發明之,使聵者聰,「瞽者明,歷百世而無窮,統一性之常在。」 觀其始末,通神合變縱橫之論,皆不溺於他術。戒諭之言,多有合於至道。若《珞琭》者,豈非圓機之士,高尚之流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