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74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未退。」啟源猥曰:「我家已燬盡,尚何火?」俄而別業亦焚。

南臺中丞月魯不花、治書胡均、兵部侍郎揭法,將赴 北,會於上虞。珙曰:「月公膚似凝脂,目如點漆,聰睿而 文官上品,今秋有中臺之命,然不宜往,往則不祥。」問 故,珙曰:「面有黑赤氣,如玉印統玉印,除拜象也。然紫 赤火色,豈宜往水位?胡公鼻梁聳,得陰貴助。司空揚 州分野,紅氣潤澤,六八日內,除南方臺職。揭公骨氣 巉巖,舉動端愨,館閣器也。但神庭金匱,黑氣如弓,此 去大不利,縱有美擢,而到任難矣。」月泛海而北,果為 倭寇所害,妻妾皆被掠。胡拜侍御史,開府於閩。揭與 倭寇之難,脫身赴北,授祕書少監,未任而國事去。珙 見方國瑛,謂之曰:「公神氣不常,舉動急速,性靈而氣 暴,當以武起家。」十年至一品,乃見其從子明鞏、明敏 曰:「明鞏眼長而眉太重,額廣而日角不瑩,非喪父官 不顯也。」明敏邊地,赤氣如刀劍紋,二九日內因父功 進爵,可二品。國瑛官浙江省,後至平章。明鞏父死於 兵,對品襲職,至分省左丞。明敏從父克太倉有功,封 分省參政。陶凱、張順祖、楊天顯往見珙曰:「陶君,五岳 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 時,不十年以文進為異代。臣官二品,其在荊揚間乎? 張君面如澆而中準,黑蘭臺慘,福去禍來,非壽徵也。 楊君色青身小,語言清亮,亦主以文進。其邊地有氣, 如雲行月出,交夏四七日遠動得吉。」凱後為禮部尚 書、湖廣行省參政,順祖次年病死,天顯赴北為省都 事,其術之精類如此。洪武中,遇姚廣孝於嵩山寺,謂 之曰:「公,劉秉忠之儔也,幸自愛。」後廣孝薦於燕王,召 至北平,王偕衛士類己者九人,操弓矢雜飲肆中。珙 一見即前跪曰:「殿下何輕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謬,珙 言愈切。王乃起入宮,召見珙諦視曰:「龍行虎步,日角 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鬚過臍,即登大寶矣。」已見 藩邸諸校卒,皆許以公侯將帥。王慮語洩,遣之還。及 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賜冠服、鞍馬、文綺、寶鈔及居第。 帝將建東宮,而意有所屬,故久不決,俾珙相,仁宗曰: 「天子也。」相宣宗曰:「萬歲天子,儲位乃定。」珙相人即知 其心術善惡,人不畏義而畏禍患,往往因其不善,導 之於善,從而改行者甚多。為人孝友端厚,待族黨有 恩,自號「柳莊居士」,有《柳莊集》。以永樂八年卒,年七十 有六。賜祭葬,贈太常少卿。子忠徹,字靜思。幼傳父術。 從父謁燕王,王厚遇之。建文中,復召至。王宴北平諸 文武,使忠徹視之,謂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氣浮; 布政使張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揮謝貴擁腫 蚤肥而氣短;都督耿瓛顴骨插鬢,色如飛火。僉都御 史景清身短聲雄,於法皆當以刑死。王大喜,起兵意 益決。及為帝,即召授鴻臚序班,賜賚甚厚。遷尚寶司 丞。永樂五年改中書舍人,扈駕北巡。駕旋,皇太子為 讒言所中。帝怒,榜午門,凡東宮所處分事悉不行。太 子憂懼得疾。帝命蹇義、金忠偕忠徹視之。還奏:「東宮 面帶青藍,驚憂象也。收午門榜,可愈。」帝從之,太子疾 果已。帝嘗屏左右,密問武臣朱福、朱能、張輔、李遠、柳 升、陳懋、薛祿,文臣姚廣孝、夏原吉、蹇義、金忠、呂震、方 賓、吳中、李慶等禍福。後悉符其言。九載秩滿,復為尚 寶司丞,進少卿。宣德初,賭帝容色曰:「七日內,宗室當 有謀叛者。」漢王果叛,嘗坐事下吏罰贖。正統中,復坐 事下吏休致。居二十餘年卒,年八十有三。忠徹相術 不殊其父,世所傳軼事甚多,不具載。其相王文謂「面 無人色,法曰『瀝血頭』」;相于謙謂「目常上視,法曰『望刀 眼』。」復果如其言。然性陰賊,不如其父。與群臣有隙,即 緣相法,於上前齮齕之。頗好讀書,所著有《人相大成》 及《鳳池吟稿》《將臺外集》云。

李槐

按《江寧府志》:槐善風鑑,居金陵。朱蘭嵎太史為諸生 時,槐決其必中。及會試入京,遇槐,復相之曰:「精采殊 常,鼻端已正,決中元無疑。腳指甲如有楞,當有萬里 之行。」榜發果驗。後冊封高麗,如其言。一日謂太史曰: 「尊人數已盡,恐不能越冬至,當備後事。」杜村公果以 冬至前卒,太史丁艱家居,槐之子忽載槐柩至,太史 「贈以金及酒米等物。其子出父書,則具載書中」,蓋已 前知之矣。

馮鶴鹿

按《江寧府志》:鶴鹿,句容人。早歲不識一丁壯遇異人, 遂精相術,且通義理。有陳某求其相,判云:「宴罷瓊林 志氣豪,洛陽新柳映宮袍。文章事業俱堪羨,不使霜 飛上鬢毛。」其人竟發而不壽。又相興化一人,戒其元 正勿出戶,恐有大災。其人從之。至初五日,為妻所逼, 出拜婦翁,行至橋上,值有弄獅戲者,為觀者所排,殞 於橋下。生平語多奇驗。如此隨李文定公門下三十 餘年。數月之前,自言死日果卒。

僧如蘭

按《浙江通志》:明僧如蘭,富陽人,善相術。于肅愍公少 時,博戲市中,如蘭見之曰:「少年何不自愛,異時救世 才也。」時有道人在傍曰:「相如斯已乎?」如蘭更熟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