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6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因改號菩提達磨。師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當往何

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 且止南天竺,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 藥,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師又曰:「彼有大士 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否?」尊者曰:「汝所化之 方,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後六十餘年,彼國有難, 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時南方勿住,彼唯好有為 功業,不見佛理。汝縱到彼,亦不可久留,聽吾偈曰:『路 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悽悽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 二株嫩桂久昌昌』。」復演八偈,皆預讖,佛教隆替。師恭 稟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嘗廢闕。逮尊者順世, 遂演化本國。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一名佛大勝。多 本與師同學佛陀跋陀小乘禪,觀佛大先,既遇般若 多羅尊者,捨小趣大,與師並化,時號「二甘露門」矣。而 佛大勝,多更分途,而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無相 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無得宗,第六、寂靜 宗。各封已解,別展化源,聚落崢嶸,徒眾甚盛。大師喟 然而嘆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繁盛,而分 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言已微現神力,至第一有 相宗所。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彼眾中有一尊長 薩婆羅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師曰:「一 切諸相而不互者,若明實相當何定耶?」彼曰:「於諸相 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師曰:「諸相不定便 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 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師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 不定故,即非實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 故,不定不變。」師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 義亦然。」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 義。」師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薩 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 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否?」師曰:「若解實相, 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 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彼眾聞已, 心意朗然,欽禮信受。師又瞥然匿跡,至第二無相宗 所,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彼眾中有智者波羅提 答曰:「我明無相,心不現故。」師曰:「汝心不現,當何明之?」 彼曰:「我明無相,心不取捨,當於明時亦無當者。」師曰: 「於諸有無心不取捨,又無當者,諸明無故。」彼曰:「入佛 三昧尚無所得,何況無相而欲知之。」師曰:「相既不知, 誰云有無?尚無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說不證。證無 所證,非三昧故,我說三昧。」師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 汝既不證,非證何證?」波羅提聞師辨析,即悟本心,禮 謝於師,懺悔往謬。師記曰:「汝當得果,不久證之。此國 有魔,非久降之。」言已忽然不現。至第三定慧宗所,問 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彼眾中有婆蘭陀者答曰:「我 此定慧非一非二。」師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彼曰:「在 定非定,處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師曰:「當一不 一,當二不二。既非定慧,約何定慧?」彼曰:「不一不二,定 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師曰:「慧非定故,然何知 哉?不一不二,誰定誰慧?」婆蘭陀聞之,疑心冰釋。至第 四戒行宗所,問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當此戒行,為 一為二?」彼眾中有一賢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 依教無染,此名戒行。」師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 俱破,何言依教?此二違背,不及於行,內外非明,何名 為戒?」彼曰:「我有內外,彼已知竟,既得通達,便是戒行。 若說違背,俱是俱非。言及清淨,即戒即行。」師曰:「俱是 俱非,何言清淨?既得通故,何談內外。」賢者聞之,即自 慚服。至第五無得宗所。問曰:「汝云無得,無得何得?既 無所得,亦無得得。」彼眾中有寶淨者答曰:「我說無得, 非無得得。當說得得,無得是得。」師曰:「得既不得,得亦 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 若見不得,名為得得。」師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 所得,當何得得?」寶淨聞之,頓除疑網,至第六寂靜宗 所,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彼有尊者答 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師曰:「本 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彼曰:「諸法本 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師曰:「空空已空,諸 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 開悟,既而六眾咸誓歸依,由是化被南天,聲馳五印, 遠近學者靡然嚮風。經六十餘載,度無量眾。後值異 見王,輕毀三寶,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於邪見, 壽年不永,運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惡報 應,皆因多智者妄搆其說。至於國內耆舊為前王所 奉者,悉從廢黜。師知已歎彼德薄,當何救之?又念《無 相宗》中二首領:其一波羅提者,與王有緣,將證其果; 其二宗勝者,非不博辯,而無宿因。時六宗徒眾亦各 念言:「佛法有難,師何自安?」師遙知眾意,即彈指應之。 六眾聞之云:「此是我師達磨信響,我等宜須速行,以 副慈命。」言已,至師所,禮拜問訊。師曰:「今一葉翳虛,孰 能剪拂?」宗勝曰:「我雖淺薄,敢憚其行?」師曰:「汝雖辯慧, 而道力未全。」宗勝自念:「我師恐我見王,作大佛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