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來,造何罪業?種何善根?我此身命能得幾時,是日已過,命隨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漸漸近死,何所逃避?身壞命終當生何處?三惡道苦如何脫免?勿貪世間,受五欲樂,精勤修習如救頭然,懺悔先罪,調伏其心,名真出家;披福田衣,不貪知足,常行乞食,醫藥知足,住阿蘭若,離喧攝心。如是《四無垢性甚深法門》,各」 各有十種功德,受持讀習,解說書寫,現世獲大福智,命終必生知足天宮,奉覲彌勒。若願生十方佛土,隨願見佛。《離世間品》,說住阿蘭若處功德利益。《厭身品》。說有漏身三十七種,不淨穢惡,不堅牢過患。《波羅蜜品》,說十波羅蜜,乃至八萬四千波羅蜜法。《觀心品》:文殊問佛:「云何為心地大妙智印。」 佛告文殊:「《勝祕密心地法門》,名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名一切菩薩趣大菩提真實正路;名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名一切饒益有情無盡法藏,能引諸菩薩眾到自在智處,是最勝法幢,是大師子吼。三界之中以心為王,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修行,速圓眾行,疾得菩提。」 文殊白佛:「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瞋癡?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之心不住,內外中間,都不可得,本無形相,無有住處。一切如」 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佛荅微妙,廣如本經。文殊白佛:「凡夫初心,依何等處觀何等相?」 佛言:「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于胸臆上明朗而住,五十由旬無垢明淨,內外澄澈,最極清淨。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能令眾生身心清淨,堅圓不退。」 有加持真言、印法等,說逐品「法門時,新發意菩薩、人天婆羅門海眾,發菩提心,得法眼淨,住不退轉,乃至十地妙覺者,四百八萬四千,以至阿僧祗不可說一切有情等,皆當得菩提。佛說此經,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凡夫身便入佛地。信解此經一四句偈,其福不可限量,勝以恆河沙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供養十方諸佛菩薩精舍」 《寶塔》等,十六分不及一。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

右佛為阿難說《無量壽佛本願》及《國土莊嚴功德》。

《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

右尊者問菩薩行法。佛為廣說菩薩四法。及說《福光太子修行成佛》事。

《妙法聖念處經》八卷。

右佛為說《六道苦樂因果》與《正法念處經》略。

《四無畏經》一卷。

右佛為比丘說《佛四無畏》。

《大自在天子因地經》一卷。

右本目連持缽至崑崙山頂,大自在天子所居。歸問佛說《大自在天因地所願》。

《法身經》一卷。

右說「法身」 、化身功德差別。

《佛說諸佛經》一卷。

右與《大自在天子因地經》同本異譯。

《十號經》一卷。

右阿難問佛《十號義》,佛為解說。

《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一卷。

右佛說較量諸佛剎土晝夜長短。即是《華嚴如來壽量品》。

《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問法經》一卷。

右佛為文殊說四聖諦、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見。

《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一卷。

右《妙吉祥問如來法螺音佛》為較量自持十善眾生至輪王、帝釋、梵天、緣覺、菩薩、佛相好相倍功德分數。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一卷。

右外道疑《無我義》。佛為解說體本空故。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一卷。

右佛因見舍利娑擔摩說十二因緣法。舍利子請問。慈氏復廣其說。此經與《稻稈經》本同。而此尤詳。

《如意寶總持王經》一卷。

右妙住菩薩問:「善男子!受持章句,云何不得見佛世尊,說此人心住有為,無善巧智。」

《八大菩薩經》一卷。

右佛說八大菩薩名及諸大菩薩五如來名號。持者不墮惡道及長壽天等。常生佛剎成無上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一卷。

右童子問十方佛名號,佛為宣說,聞者滅罪,不墮惡道,速得不退菩提。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一卷。

右佛在龍宮為說《大乘經》,以《十善》等法而為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