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佛像部紀事二

神異典第九十三卷

佛像部紀事二

《梁書師子國傳》:「師子國,晉義熙初,始遣獻玉像,經十 載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製殊特,殆非人 工。此像歷晉、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 製佛像五軀,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謂為三絕。至 齊東昏,遂毀玉像,前截臂,次取身,為嬖妾潘貴妃作 釵釧。」

《阮孝緒傳》:「孝緒恆所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治補, 經一夜,忽然完復,眾並異之。」

《法苑珠林》:梁祖天監初,於本宅立光宅寺,造丈八金 像。圖樣既成,不爽分寸。臨鑄疑銅不足,始欲上請。忽 有使者領銅十五車至,云:「奉敕送寺。」便即鎔瀉,一冶 即成,冠絕通國,唯覺高大。試以量之,乃長二丈二尺。 以狀奏聞,鑄像已成,不改元樣,所續送銅,用亦俱盡。 更重審量,乃增四尺。敕云:「銅初不送,何緣乃爾?」豈不 「以真相應感,獨表神奇乎?可鐫著華趺,以為靈誌。」乃 具疏而剋于足下。

梁祖為父於鍾山造大愛敬寺殿。大像神相有之,故 不重顯,廣如《別記》。有梁佛像,多現神奇。剡縣大石像, 元在宋初育王所造。初有曇光禪師從北來,巡行山 川,為幽棲之所,見此山崇麗,乃於峰頂構小草室,聞 天樂空中而有聲曰:「此是佛地,如何輒有蔬囿耶?」光 聞,南移天台。後遂繕造為佛像。積經年稔,終不能成。 至梁建安王患降夢,能開剡縣石像,病可得愈。遂請 僧祐律師。既至山所,規模形製,嫌其先造,太為淺陋。 思緒未絕,夜忽山崩,壓二百餘人。其內佛現,自頸已 下,猶在石中。乃划鑿浮石,至今存焉。既都除訖,乃具 相焉。斯則真儀素在石中,假工除划,故得出現。梁太 子舍人劉勰,製碑於像前。梁祖登極之後,崇重佛教, 廢絕老宗,每引高僧,談敘幽旨。又造等身金銀像兩 軀於重雲殿,晨夕禮事,五十許年。冬夏蹋石,六時無 缺,足蹈石處,十指文現。遂卒窮祚。侯景篡位,猶存供 養。太尉王僧辯誅景,修復臺城。會元帝陷于江陵,江 南無主,辯乃通款於齊,迎貞陽侯蕭淵明為帝。時江 左未定,利害相雄,辯遣女婿杜龕典衛宮闕。龕性兇 頑,不見後際,欲毀二像為挺,先令數卒「上三休閣,令 壞佛頂,椎鑿始舉,二像一時迴顧,盻之所遣諸人,臂 如墮落,不自勝舉,失瘖如醉,杜龕亦爾。久乃醒悟,仍 被打築,遍身青腫,唯見金剛力士可畏之物,競來擊 之,受苦呻吟,舉形洪爛,膿血交流,穿皮露骨而卒。」此 乃近事,道俗同知。

梁安國寺,在秣陵縣都鄉同下里,以永明九年起造。 寺有金銅像一軀,高六寸五分。天監六年二月八日, 於寺東房北頭第三間內,忽聞音樂聲。爾後房主藥 王尼所住房床前,時時有光照屋。到二十三日,於光 處忽有泉涌,仍見此瑞像隨水而出。遠近駭觀,咸生 隨喜。泉既不竭,乃累塼為井,井猶存焉。

《梁高僧傳》:「釋法悅者,戒素沙門也。昔宋明皇帝經造 丈八金像,四鑄不成,于是改為丈四。悅乃與白馬寺 沙門智靖率合同緣,欲造丈八無量壽像,以伸厥志。 始鳩集金銅。屬齊末世道凌遲,復致推斥,至梁方以 事啟聞。降敕聽許,并助造光趺,材官工巧,隨用資給。 以梁天監八年五月三日,于小莊嚴寺營鑄匠本量」 佛身四萬斤銅,融瀉已竭,尚未至胸。百姓送銅,不可 稱計。投諸爐冶隨鑄,而模內不滿,猶自如先。又馳啟 聞敕給功德銅三千斤。臺內始就量送,而像處已見 羊車傳詔,載銅鑪側。于是飛韝消融,一鑄便滿。甫爾 之間,人車俱失。比臺內銅出,方知向之所送,信實靈 感。工匠喜踊,道俗稱讚。及至開模量度,乃踊成丈九, 而光相不差。又有大錢二枚,猶見在衣絛,竟不銷鑠, 並莫測其然。尋昔量銅四萬,准用有餘,後益三千,計 闕未滿。而祥瑞冥密,出自心圖。故知神理幽通,殆非 人事。初像素既成,比丘道昭常夜中禮懺,忽見素所 晃然洞明,詳視久之,乃知神光之異。鑄後三日,未及 開模。有禪師道度,梁「高僧也。捨其七條袈裟,助費開 頂。俄而遙見二僧,跪開像髻,逼就觀之,倏然不見。」時 悅靖二僧相次遷化,敕以像事委定林僧祐。其年九 月二十六日,移像光宅寺。是月不雨,頗有埃塵。及明, 將遷像,夜有輕雲遍上,微雨霑澤。僧祐經行像所,係 念天氣,遙見像邊有光燄上下,如燈如燭,并聞楗椎 禮拜「之聲。入戶詳視,揜然俱滅。防寺蔣孝孫亦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