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珠》。惟願「支那緣熟,諸聖加被。大經東傳,早見全寶。使大法明,普照無極。」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右唐譯。此經七處、九會,說三十九品、八十卷。七處者,人中三、天上四。初諸來海會諸菩薩作是思惟:「云何是諸佛地?云何是諸佛境界?云何是諸佛神力?諸佛所行?諸佛神通?諸佛無所畏?諸佛三昧?諸佛無能攝取?諸佛眼?諸佛耳?諸佛鼻?諸佛舌?諸佛身?諸佛意?諸佛身光?諸佛光明?諸佛聲、諸佛智?願佛世尊開示演」 說。又諸佛皆說「世界海、眾生海、《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及一切菩薩誓願海、發趣海、《助道海》、乘海、行海、《出離海》、神通海、波羅蜜海,一切菩薩地海,一切菩薩智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願、十定、十通、十頂。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永斷一切疑網故。願佛亦為我等如是而說」 九會所說經。共答此問。詳如《大疏》。

第一會菩提場中說世主妙嚴至《毗盧遮那品》六品十一卷。經名《舉果勸樂生信分》。謂舉揚如來十種法界無盡身雲二十重華藏莊嚴剎海,依正二報難思之果。勸厲當機聞而樂欲生其淨信,發趣修行如佛證故。第二會普光明殿說十信等,第三會忉利天宮說十住等,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等。第五會兜率陀天宮,說十回向等;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等;第七重會普光明殿,說十定、十通、十忍等。從《如來名號品》至《如來出現品》,三十一品四十一卷,名《修因契果生解分》。因謂因行,豎該六位,果謂佛果,總攝十身,進修契證,令生勝解。欲使一乘圓機,依此所詮,發揚妙智,進趣修行,成六位之圓因,契十身之滿果。第八普光明殿普賢說《離世間》一品七卷經二千行法名託法進修成行分。謂上差別因果生解既終。今乃寄託前法攝解成行。故隨舉一行六位頓修。古德頌云。「河傾二百問瓶瀉二千酬。一心觀性海萬行炳齊修。六位因成滿八相果圓周」 是也。第九會給孤獨園說《入法界品》二十一卷,經名依人證入成德分。由前大行既具,觸事造微,故善財依佛菩薩,歷事知識,隨所見聞,無不契入。總斯教理,不出信、解、行、證。若兼所信、所解、所行、所證,即自真心,共成五字。斯乃本末該羅,頓漸融攝,皆指一心,同歸性海耳。此經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諸佛祕藏如來圓教,不思議解脫,頓入佛乘。

《華嚴》一乘祕教,亦名《不思議解脫經》,功用大故,感應亦大。一四句偈,地獄眾生聞之而脫苦;盥掌滴水,螻蟻微類承之而生天。欲學佛心慧,了佛境界,證佛地位,依此一乘法性海而修行者,不歷地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悉與三世諸如來等。譬如眾流一滴之水,纔入海中,即名海水。若依大乘、二乘權教,備修萬行,「綿歷多劫,不如聞是經,以少方便,疾得菩提。」 《經》云:「此經不入一切眾生、二乘人手,惟除菩薩摩訶薩。一切聲聞、圓覺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若菩薩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不聞此經,雖聞不信,是等猶為假名。菩薩若有此經卷地,即是如來塔廟,禮拜供養。彼眾生等具足善根,滅煩惱患,得賢聖樂,聞」 此普賢大行海印。深定法界體性。方知華嚴是佛根本教。釋氏宗極。故修此《感應傳》。廣示未聞。出《華嚴感應傳》。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右上三卷。佛說諸菩薩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處法。次二卷普賢說《諸佛無障礙智》「《教化眾生力》《自然智》《普門現前》《無邊身》《一切遍見》《無差別無依止智》」 等法門。末說信毀種種罪福。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右三經同本異譯。說如來安坐不動而普現一切利益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境界分》一卷。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普賢說佛出現乃至涅槃,剎土時劫光明威德等事皆不可思議,及諸菩薩修習法門。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

右說佛于往昔經無量劫承事諸佛修習法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

右彌勒問佛:「云何少用功力,安樂無倦,而能速證廣大佛法,在生死中不受無量眾苦逼迫,于諸佛法速得圓滿?」 佛說:應修慈心,為最上功德,速具相好,成無上正覺,想念身中有十方諸佛國土,隨一切眾生所須,與種種安樂,捨離瞋恨怨結,平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