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業等法門。義豐慧廣。非惟為在家菩薩修行龜鏡。亦出家菩薩之軌範也。趣菩提者。所當精勤修學。

《梵網經》二卷。

右此經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此是第十《菩薩心地》一品也。羅什法師參定三乘經論五十餘部,惟《梵網經》最後誦出,別書出此《心地》一品。什每誦持,以為心首。當時三百餘人,同誦此一品。此經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如來同說,三世菩薩之所當學。

《受十善戒經》一卷。

右佛說《受八戒》。是諸佛為在家人制出家法。及說十業善惡因果報應等事。

《大乘戒經》一卷。

右佛說《戒》為最勝,不可犯。

《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

右佛略說四十二位賢聖名字、因果行相。《六入明門》,謂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無垢地、妙覺地。明觀法門,亦名六堅、六忍、六慧、六觀。「瓔珞」 者,謂銅、寶、銀、金、瑠璃、摩尼、水精。如是六位菩薩,以百萬阿僧祗功德瓔珞,嚴持三種法身。

《佛藏經》四卷。

右佛說。初《諸法實相品》,說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次《念佛品》,說,「念無分別即是念佛,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 次《念法品》。次《念僧品》,第二卷《淨戒品》,說破戒比丘有十憂惱箭,訶叱種種破戒罪相。第三卷《淨法品》,深戒不淨,說法得大罪報。《往古品》,《淨見品》,說佛昔因累劫修學,以有所得故,不蒙諸佛授記。是經戒敕切「至,凡學佛者,宜熟觀誦。」

《菩薩戒本》一卷。

右出《地持戒品》中。慈氏菩薩記。

《菩薩戒本》一卷。

右出《瑜伽論本地分》中彌勒菩薩記。

《菩薩戒羯磨文》一卷奘法師譯。

《菩薩善戒經》一卷。

右說菩薩戒法持犯行相。大略與《戒本》同。

《菩薩內戒經》一卷。

右《文殊問》佛:「初發意菩薩,以何功德,開化眾生。」 佛說懺罪受戒,《十二時戒法》,十住功德。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

右說種種戒法

《清淨毗尼方廣經》一卷。

《𡧯調音所問經》一卷。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

右三經本同譯。別𡧯調音天子問。文殊答。「《大乘法義》菩薩聲聞不同行相」 等種種譬喻。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

《菩薩藏經》一卷。

《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

右三經皆舍利弗問佛。懺悔滅罪速得菩提。佛為說滅一切業障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等法。校量所獲福報。

《菩薩五法懺悔經》一卷。

右說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謂之五法。

《跋陀羅菩薩經》一卷。

右《文殊問》,跋陀羅菩薩答。「悔過、發願、勸請、迴向」 等法,校量所獲福報。

《文殊悔過經》一卷。

右文殊說。菩薩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法。

《法律三昧經》一卷。

右說學菩薩道退轉過失。外學仙人禪定等法。

《十善業道經》一卷。

右佛在龍宮說《十善業因果功德》。

《聲聞調伏藏》

《摩訶僧祗律》四十卷。

右摩訶僧祗者,大眾也。此根本調伏藏,即大眾部毗柰耶也。佛圓寂後,尊者迦葉集干應真,于王舍城竹林石室之所結也。《開元釋教錄》云:「自摩訶僧祗律已下四十五帙,四百四十六卷,為聲聞調伏藏者,《經》云勝故、祕故,佛獨制故。」 如《契經》中,諸弟子或諸天說法,律則不參。一切佛說,有十事利益故。諸佛制戒:一、攝僧故,二、令僧一心故,三、令僧安樂故,四、折伏高心故,五、有慚媿人得安穩住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已信者令增長故,八、遮今世惱漏故,九、未生諸漏令不生故,十、佛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故。

《律戒》中:「犯重曰波羅夷,次曰僧伽婆尸沙」 ,此云「僧殘;次曰波逸提,次曰波羅提提舍尼,次曰突吉羅」 ,皆梵語也。云何名波羅夷?破壞離散,名波羅夷。為刀槊所傷,絕滅命根,比丘法中斷滅,不復更生。如人斫頭,更不還活,為惡所滅,比丘法中更無所成,故名波羅夷。僧殘者,如人為他所斫殘,有咽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