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乾寧中建殿,以地在烏石山澗旁,故名。有石佛像。天 寶間驟雨,雷電從地湧出。《毆陽詹記》。

西禪寺

寺在候官縣永欽里怡山。唐咸通間,長沙溈山僧大 安居此。五代唐更名「長慶」,明宣德間重建。有奎華閣、 明遠亭、紫翠亭、放生池諸勝。

鳳池寺

寺在候官縣鳳池山。五代漢乾祐中建。有擢秀亭、翠 微亭。宋建炎二年進士題名於此。又覽輝亭、鳳池軒、 華池閣。陳瓘被放後,蒙恩自便居此。李綱有「鳳去空 餘舊浴池,竹梧交蔭翠參差」之句。

九峰寺

寺在候官縣興城里,唐大中創。咸通中賜名「九峰鎮 國院。」柳公權書額。

仙宗寺

寺在候官縣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創,元至正間重 修。有寶峰亭、洗缽池、曇花磴、虯松關、金雞巖、卓錫泉、 垂蘿徑諸勝。

極樂寺

寺在古田縣十二都,唐天寶建,明萬曆間重修。有息 見亭、自貞軒、放生池、伏虎庵。宋縣令李湛有詩。

天王寺

寺在長樂縣西隅,唐建。初,有檀木愬江潮而上,牧童 取之,夜中發光。里人林錡夢其木謂「我北方毘沙門 天王。」遂捨宅為寺,故名。有天王閣、煙蘿亭、望江亭、樂 壽臺、松石峰,今多頹圯。

竹林寺

寺在長樂縣十二都。唐戶曹林勣捨宅為寺。有藏經 室,函藏經五百餘軸。內函係乾德中得於海上,以巨 螺盛之,乃《妙蓮經》也。寺後一山,其形若龜,蔡襄嘗至 其地,指為龜山,有親筆勒於石。又通判蔣之奇有詩。 又有白龍巖、安適軒。

靈峰寺

寺在長樂縣十九都。唐建,初名「龍龕寺」,八年賜額。有 香爐、靈山、天池諸勝。明萬曆間重修。宋董淵、湛俞俱 有詩。

寶應寺

寺在連江縣仁賢里白巖,唐建,張瑩尚書讀書其中, 夜間鐘鼓自鳴。明正統元年重建。

寶林院

院在連江縣中鵠里。唐建,有獨覺巖、《雷移石》。唐宣宗 時,僧法詮與涅槃、大溈、怡山諸老為法空友。寺後絕 峰有巨石如覆盆,詮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 指之曰:「人實無力,神乃有功。」俄而風雨雷電作,詰旦, 石移山下,儼然一室。詮居其中,四十年坐化。

寶華巖庵

庵在連江縣清里。巖下有石室、石洞,頂有塔。定光佛 庵居其中,丐夢多驗。內有石眼泉、碁盤石、伏虎石、九 仙跡、羚羊洞、栖賢亭諸勝。唐大中間建,明永樂重修。

聖水寺

寺在羅源縣蓮花山下,宋建。有筆硯峰、「龍虎巖、仙源 泉、彌陀石、玉井、金鐘潭、棲雲洞、眠鶴亭。」

方廣寺

寺在永福縣保安里方廣巖下。山半有石天門,王翰 鐫「飛珮」二字。

名山寺

寺在永福縣二十都,高蓋山之下。唐建。五代唐賜今 額。有東西二石室。

靈石寺

寺在福清縣清源里,唐建。先是武宗時僧元修結庵 於此,誦《七俱胝咒》治疾祟。後深入巖谷中,人以為遁 去。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訪而得之,再往則廬已 虛,蓋避會昌禁也。宣宗時,出詣闕,貢金買山,始創精 舍,名翠石院。至是賜「靈石俱胝院」額。宋天聖初重修。 有仙人碑、蟠桃塢等十勝。

延慶寺

寺在福清縣新安里,五代唐建。初名「靈曜」,宋賜今額。 山泉甘洌,所產茶異常品。

靈隱寺

寺在福清縣龍仁寺旁,宋建。有不溢泉、「平步臺」、「小龍 潭、海月庵。」

重興寺

寺在福清縣光賢里,五代周建。初為庵,名「大悲」,至是 拓之,乃更今名。旁有石高峰、石馬泉。

開元寺

寺在泉州府晉江縣肅清門外,邑長者黃守恭捨宅 為寺,初名蓮花寺。寺有東、西二塔:東塔號「鎮國」,唐僧 文偁作木塔,宋易以石;西塔五代閩王審知建木塔, 號無量壽塔,宋紹興始為石塔。明萬曆間,參政黃文 炳修正殿、法堂及兩廊。萬曆三十二年地震,東塔頂 折,邑人侍郎詹仰庇修之。三十四年大風,西塔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