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矣。

法度附法紹 僧朗 惠開 法開 僧紹

按《高僧傳》:「法度,黃龍人。少出家,遊學北土,備綜眾經, 而專以苦節成務。宋末,遊於京師,高士齊郡明僧紹, 抗跡人外,隱居瑯琊之」請幫助識別此字。山,挹度清真,待以師友之 敬。及亡,捨所居山為棲霞精舍,請度居之。先有道士 欲以寺地為館,住者輒死。及後為寺,猶多恐動。自度 居之,群妖皆息。經歲許,忽聞人馬鼓角之聲,俄見一 人持紙,名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衛亦 嚴。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餘年,神道有法, 物不得干。前諸棲託,或非真正,故死病繼之,亦其命 也。法師道德所歸,謹捨以奉給,并願五戒,永結來緣。」 度曰:「人神道殊,無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 戒所禁。」尚曰:「若備門徒,輒先去殺。」於是辭去。明旦,度 見一人送錢一萬,香燭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 月十五日,度為設會,尚又來,同眾禮拜行道,受戒而 去。廟巫夢神告曰:「吾已受戒於度法師,祠祀勿得殺 戮。」由是廟薦止菜脯而已。度常動,散寢於地,見尚從 外來,以手摩頭足而去。頃之復來,持一瑠璃甌,甌中 注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間。其徵感若此。時 有沙門法紹,業行清苦,譽齊於度,而學解優之,故時 人號曰北山二聖。紹本巴西人,汝南周顒去成都,招 共同下,止於山茨精舍。度與紹並為齊竟陵王子良、 始安王遙光恭以師禮,資給四事。度常願生安養,故 遍講《無量壽經》,積有遍數。齊永元二年,卒於山中,春 秋六十有四。度弟子僧朗,繼踵先師,復綱山寺。朗本 遼東人,為性廣學,思力該普,凡厥經律,皆能講說,《華 嚴》《三論》,最所命家。今上深見器重,敕諸義士受業於 山。時有彭城寺慧開,幼而神氣高朗,志學淵深,故早 彰令譽,立年便講。又餘杭縣法開者,亦清爽雋發,善 為談論。出京止禪岡寺,與同寺僧紹有聞當時。

智秀附僧若 僧璿 道乘

按《高僧傳》:「智秀本姓裘,京兆人,寓居建業。幼而穎悟, 早有出家之心,二親愛而不許,密為求婚。將剋娶日, 秀乃間行避走,投蔣山靈曜寺剃髮出家。及年滿具 戒,業操愈堅。稟訪眾師,搜撿新異,於是大小兼明,數 論精熟,尤善大小《涅槃》《淨名》《般若》。及講筵一建,輒王 侯接駕,負袠肩隨。為人神采細密,思入元微。其文句」 幽隱,並見披釋。以天監之初,卒於冶城寺,春秋六十 有三。會葬之日,黑白奔赴,街巷填闓,士庶含酸,榮哀 以備。時冶城又有僧若、道乘,並當時令聞。若與兄僧 璿並善諸經及外書。若誦《法華》,工草隸,後為吳國僧 正。乘亦志業明敏,而特善毘曇。

慧球

按《高僧傳》:「慧球,本姓馬氏,扶風郡人。世為冠族。年十 六出家,住荊州竹林寺,事道馨為師。稟乘戒訓,履行 清潔。後入湘州麓山,專業禪道。頃之,與同學慧度俱 適京師,諮訪經典。後又之彭城,從僧淵受《成實論》。至 年三十二,方還荊土,專當法匠,講集相繼,學侶成群。 荊、楚之間,終古稱最。使西夏義僧得與京邑抗衡者, 球之力也。」中興元年,敕為荊土僧主,訓勖之功,有譽 當世。天監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四。遺命露骸松下,弟 子不忍行也。

曇憑附道光

按《高僧傳》:「曇憑,姓楊,犍為南安人。少遊京師,學轉讀, 止白馬寺,音調甚工,而過且自任,時人未之推也。於 是專精規矩,更加研習,晚遂出群,翕然改觀。誦《三本 起經》,尤善其聲。後還蜀,止龍淵寺。巴漢學者皆崇其 聲範。每梵音一吐,輒象馬悲鳴,行途住足。因製造銅 鐘,願於未來輒有八音四辯。」庸蜀有銅鐘,始於此也。 「後終於所住。」時蜀中有僧道光。亦微善轉讀。

法獻

按《高僧傳》:「法獻,廣州人。始居北寺,寺歲久彫衰,獻率 化有緣,更加治葺,改曰延祥。後入藏微山創寺。寺成 後,有兩童子㩦手來歌曰:『藏微有道德,歡樂方未央』。 言終,忽然不見。舉寺驚嗟,咸歎神異。獻後入禪,忽見 一人來云:『磬繩欲斷,何不急續』?法獻驚起往視,垂將 委地,由其手接,得無折損。獻出家以來,常勸化福事」, 而棲心禪戒,未嘗虧節。後不知所終。

慧敬

按《高僧傳》:「慧敬,南海人。少遊學荊楚,亦博通經論,而 常以福業為務,故義學不得全功。凡所造作,皆興立 塔像,助成眾業。後還鄉,復修理雲岑、永安諸寺。敬既 精於戒節,而志操嚴明,故嶺外僧尼咸附諮稟。後被 敕為僧主,訓領有功。敬有一奴子及沙彌,忽為鬼所 打。後山精見形詣敬,具謝愆失,云:『部屬不解,橫撓法』」 師眷屬有頃,悉皆平復。凡興福業,皆迴向西方。臨終 之日,室有奇香,經久乃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