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溈山大圓禪師,盛會咸推閑為俊敏。溈山一日召 對,茫然,將諸方語要一時煨燼,曰:「畫餅弗可充饑也。」 便望南陽忠國師遺跡而居。偶芟除草木,擊瓦礫失 笑,冥有所證,抒頌唱之,由茲盛化。終後,敕諡襲燈大 師,塔號「延福」焉。次舒州桐城投子山釋大同,姓劉氏, 舒州懷寧人也。幼性剛正,有老成氣度。因投洛下保 唐滿禪師出俗。初習《安般觀》,業垂成,遂求華嚴性海。 復負錫謁翠微山法會,同伏牛元通激發請益,大明 祖意。由是放蕩周遊,還歸故土,隱投子山,結茅茨棲 泊,以求其志。中和中,巢寇蕩履,京畿天下悖亂。有賊 徒持刃問同曰:「住此何為?」對以佛法。魁渠聞而膜拜, 脫身服裝而施之下山。以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 日,跏趺坐亡。春秋九十六,法臘四十六。凡居化此山 三十餘載云。

光仁附本仁 居遁

按《宋高僧傳》:「光仁,不知何許人也。其形矬而幺。」幼 則氣概凌物,精爽殆與常不同。早參洞山,深入元奧, 其辯給又多於人也。嘗問香嚴禪師,答微有偏負,曰: 「某累繭重胝而至,得無勞乎?」唾地而去。後居臨川疏 山,毳客趨請,頗有言辭。著《四大》等頌,略《華嚴長者論》 行於世。終入龕中,已有白鹿至靈前,屈膝而起,時眾 謂為作弔焉。次筠州白水院釋本仁,不知何許人也。 得心於洞山法席。仁罕談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 形,卻之還至。乃徇丹陽人請,住無幾時。天復中,至洪 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滅,先觸處告違,乃集眾 焚香曰:「至香煙盡處,是某涅槃時。」如其言,端坐而化。 次龍牙山釋居遁,姓郭氏,臨川南城人也。年始十四, 警世無常,而守恬淡。白親往求出家於廬陵滿田寺, 於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擇木,乃參翠微禪。會迷復未 歸,莫知投詣,聞洞上言元格峻,而躬造之。遁少進,問 曰:「何謂祖意?」答曰:「若洞水逆流,即當為說。」而於言下 體解元微,隱眾栖息,七八年間,孜孜戢曜,時不我知, 久則通矣。天策府楚王馬氏素藉芳音,奉之若孝悌 之門,稟昆長矣。乃請居龍牙山妙濟禪院,侁侁徒侶, 常聚半千。爰奏舉,詔賜紫袈裟,并師號證空焉,則梁 貞明初也。方嶽之下,號為禪窟。闚其室,得其門者,亦 相繼矣。至龍德三年癸未歲八月,遘疾彌留,九月十 三日歸寂,出世近四十餘齡。

師備

按《宋高僧傳》:「師備,俗姓謝,閩人也。少而憨黠,酷好垂 釣,往往泛小艇南臺江自娛,其舟若虛,同類不能測 也。一日,忽發出塵意,投釣棄舟,上芙蓉山出家,咸通 初年也。後於豫章開元寺具戒,還歸故里。山門力役, 無不率先。布衲添麻,芒鞋續草,減食而食,語默有常, 人咸畏之。汪汪大度,雖研桑巧計,不能量也。」備同學 法兄,則雪峰存師也,一再相逢,存多許與,故目之為 備頭陀焉。有日謔之曰:「頭陀何不遍參去?」備對曰:「達 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器重之。先開荒雪 峰,備多率力,王氏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一大師。 以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終,春秋 七十四,僧臘四十四。閩越忠懿王王氏,樹塔備三十 年,演化禪侶七百許人,得其法者眾,推桂琛為神足。 至今浙之左右山門盛傳此宗,法嗣繁衍矣。其於建 立,透過《大乘》初門,江表學人無不乘風偃草云。

存壽

按《宋高僧傳》:「存壽,不知何許人也。清標勝範,造次奚 及。討尋經論,勇冠輩流。往問津於石霜禪師,決了前 疑,虛舟不繫,蔚為緇徒翹楚。後還蒲坂,緇素歸心。時 冀王友謙受封屏翰,好奇徇異,聞人一善,厚禮下之。 王召入府齋,論道談元,不覺膝之前席,頗增奉仰。續 為菩薩戒。師供施更蕃,度門人四百許員,尼眾百數。」 壽平日罕言,言必利物,喜慍之色,人未嘗見,望之若 孤松凌雲焉。終時春秋九十三,跏趺而坐。一月後,髭 髮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每有虎旋繞,𠫗跡時繁,敕 諡為「真寂大師」焉。

師彥

按《宋高僧傳》:「師彥,姓許氏,閩越人也。早悟羈縻,忽求 拔俗,循乎戒檢,俄欲觀方,見巖頭禪師,領會無疑。初 樂杜默,似不能言者。後為所知,敦喻允請,住台州瑞 巖山院。時道怤往參問,答對響捷,怤公神伏。後二眾 同居。彥之威德,凜若嚴霜,糾正僧尼,無容舛誤。故江 表言:御眾翦齊者,瑞巖為最。」嘗有三僧,胡形清峭,目 睛轉若流電焉,差肩並足致禮,彥問曰:「子從何來?」曰: 「天竺來。」「何時發?」曰:「朝行適至。」彥曰:「得無勞乎?」曰:「為法 忘勞。」乃諦視之,足皆不蹈地。彥令入堂,上位安置。明 旦,忽焉不見,云是辟支迦果人,然莫知階級。時有不 測,人入法會,非止一過。彥參學時號為小彥長老。兩 浙武肅王錢氏累召方肯來儀。終苦辭去,寺倉常滿。 嘗有村媼來參禮,彥曰:「汝休拜跪,不如疾歸家,救取 數十百物命,大有利益。」媼忽忙到舍,兒婦提竹器,拾 田螺,正歸媼接取放諸水濆。又數家召齋,一一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