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二年乙未秋,示眾說偈曰:「淳熙二年閏,季秋九月旦。

鬧處莫出頭,冷處著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 一種作貴人,教誰賣柴炭?向伱道:不可毀,不可讚,體 若虛空沒涯岸。相喚相呼歸去來,上元定是正月半。」 明年正月,忽感微疾,果於上元說偈云:「拗折秤鎚,掀 翻露布。突出機先,鴉飛不度。」安坐而逝。留七日,顏色 不異。全身塔焉。

祖鑒

按《繼燈錄》:鼓山檜堂祖鑒禪師,懷安徐氏子。禮建康 鐘山真禪師薙度,往依豁堂遠禪師,服勤五載。及歸 閩,參乾元穎禪師,始得大事了畢,出世滁之瑯琊。無 何,徙真之北山,復主資福。示疾革,侍者請偈,師說偈 曰:「平生患語多,臨終更何說。盡力舉似人,紅爐一片 雪。」遂寂。

濟顛

按《浙江通志》:「濟顛,名道濟,台州李氏子。初參瞎堂,知 非凡器,飲酒食肉,有若風狂。監寺至不能容,堂云:『法 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耶』?及遠公寂,出居淨寺,屢顯 神通。年七十三,端坐而逝。」

按《天合縣志》:「濟顛父李茂春,高宗李駙馬之後,隱於 天台。母王氏,夢吞日光生師。年甫十八,親喪,投杭州 靈隱寺出家,居淨慈。逆行順行,言行叵測,有濟物利 生神通感應,事跡甚多。蓋天台五百應真之流也。」

淨曇

按《五燈會元》:慶元府育王無竭淨曇禪師,嘉禾人也。 晚歸錢塘之法慧。一日上堂:「本自深山臥白雲,偶然 來此寄閒身。莫來問我禪兼道,我是喫飯屙尿人。」紹 興丙寅夏,辭朝貴,歸付院事,四眾擁視。揮扇久之,書 偈曰:「這漢從來沒縫罅,五十六年成話。」「今朝死去 見閻王,劍樹刀山,得人怕打。」一圓相曰:「嗄!一任諸方 鑽龜打瓦。」收足而化。火後舍利如霰。門人持骨歸阿 育王山建塔。

惟定

按《紹興府志》:「惟定,山陰人。紹興中,住景德寺,講偈,有 野猿獻果於前,一日謂其徒曰:『庭前桂樹花開,我將 逝矣』。其徒出視之,桂花忽開五色。急返入戶,定端坐 瞑目矣。龕留十四日,顏面如生。」

元照

按《天台縣志》:「元照,錢塘人,姓唐,字湛如,號安忍子。深 明教律,四方宗之。少遊天台,度石橋,合掌誦經,想方 廣而度者三。復達宴坐峰誦經,失足幾墮,如人扶之 而免。與蔣之奇、楊傑諸人為方外交。劉燾作行業記。」

祖鏡

按《五燈會元》,明州大梅法英祖鏡禪師,本郡張氏子。 棄儒試經得度,肄講延慶。凡義學有困於宿德,輒以 詰師。師縱辭辨之,為眾所敬。忽曰:「名相迂曲,豈吾所 宗哉?」乃參九峰,峰見器之,與語若久在叢席,因痛劄 之。師領旨,自爾得譽。住後,上堂:「三十六旬之始,七十 二候之初。末後句則且置,祗如當頭一句又作麼生 道?」拈拄杖曰:「『歲朝把筆,萬事皆吉,急急如律令』。大眾! 山僧恁麼舉唱,且道還有祖師意也無?」良久曰:「記得 東村黑李四,年年親寫在門前。」卓拄杖,下座。宣和初, 敕天下僧尼為德士,雖主法聚議,無一言以回上意。 師肆筆解《老子》,詣進。上覽,謂近臣曰:「法英《道德經解》, 言簡理詣,於古未有,宜賜入《道藏》流行。」仍就賜冠珮 壇誥。不知師意者,往往以其為佞諛。明年秋,詔復天 下僧尼。師獨無改志。至紹興初,晨起,戴樺皮冠,披鶴 氅,執象簡,穿朱履,使擊鼓集眾。陞座召大眾曰:「蘭芳 春谷菊秋籬,物必榮枯各有時。昔毀僧尼專奉道,後 平道佞復僧尼。且道僧尼形相作麼生?」復取冠示眾 曰:「吾頂從來似月圓,雖冠其髮不成仙。今朝拋下無 遮障,放出神光透碧天。」擲之於地,隨易僧服《提鶴》。 曰:「如來昔日貿皮衣,數載慚將鶴氅披。還我丈夫調 御服,須知此物不相宜。」擲之,舉象簡曰:「為嫌禪板太 無端,豈料遭他象簡瞞。今日因何忽放下,普天致仕 老仙官。」擲之,提朱履曰:「達磨攜將一隻歸,兒孫從此 赤腳走。借他朱履代麻鞋,休道時難事掣肘。化鵬未 遇不如鶤,畫虎不成反類狗。」擲之,橫拄杖曰:「今朝拄 杖化為龍,分破華山千萬重。」復倚肩曰:「珍重佛心真 聖主,好將堯德振吾宗。」擲下拄杖,斂目而逝。

法具

按《天台縣志》:「僧法具,字圓復,紹興中,居華頂峰。葉夢 得、蘇庠、韓駒、呂本中、王銍、宋敦儒皆與之倡酬,有《化 庵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