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塞虛空,無處回避。堪笑迷流,白日青天,開卻眼只管 瞌睡。更有黃面老人,不識好惡,入泥入水,卻道我於 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而為我授記,何異好肉剜瘡, 空花求蔕。畢竟如何。悉唎悉唎」既順世。葬於寺之西 庵。

寶印

按《五燈會元》:臨安府徑山別峰寶印禪師,嘉州李氏 子。自幼通六經,而厭俗務,乃從德山清素得度。具戒 後,聽華嚴起信,既盡其說,棄依密印於中峰。一日,印 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叱曰:『是誰起滅』?師 啟悟,即首肯。會圓悟歸昭覺,印遣師往省,因隨眾入 室,悟問:『從上諸聖以何接人』?師豎拳。悟曰:『此是老僧 用底。作麼生是從上諸聖用底』?」師以拳揮之,悟亦舉 拳相交,大笑而止。後至徑山謁大慧。慧問:「甚處來?」師 曰:「西川。」慧曰:「未出劍門關,與汝三十棒了也。」師曰:「不 合起動和尚。」慧欣然,掃室延之。慧南遷,師乃西還,連 主數剎。後再出峽,住保寧、金山、雪竇、徑山。開堂陞座 曰:「世尊初成正覺,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憍陳如 比丘最初悟道。後來真淨禪師初住洞山,拈云:「今日 新豐洞裡,秖轉箇拄杖子。」遂拈拄杖著左邊云:「還有 最初悟道者麼?若無,丈夫自有衝天志,莫向如來行 處行。」遂喝一喝,下座。若是印上座則不然,今日向鳳 凰山裡,初無工夫轉四諦法輪,亦無氣力轉拄杖子, 秖教諸人行須緩步,「語要低聲。何故?欲得不招無間 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上堂:「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 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秖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 無。秖恁麼,合喫多少痛棒?諸仁者,且諸佛是,祖師是? 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捨未忘。若道佛祖 一時是,佛祖一時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 作麼生道?大蟲裹紙帽,好笑又驚人。」舉僧問巖頭:「浩 浩塵中如何辨主?」頭云:「銅沙鑼裡滿盛油。」師曰:「大小 巖頭,打失鼻孔。」忽有人問保寧:「『浩浩塵中如何辨主』? 秖對他道:『天寒不及卸帽』。」上堂:「『六月初一,燒空赤日。 十字街頭,雪深一尺。掃除不暇,曰避不及』。凍得東村 廖胡子,半夜著靴水上立。」上堂:「將心除妄,妄難除,即 妄明心道轉迂。桶底趯穿無忌諱,等閒一步一芙蕖。」 師至徑山彌浹。孝宗皇帝召對選德殿,稱旨。入對日, 賜肩輿於東華門內。十年二月,上注《圓覺經》,遣使馳 賜,命作序。師年邁,益厭住持。十五年冬,奏乞庵居,得 請。紹熙元年十一月,往見交承智策禪師,與之言別。 策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歸索紙,書「十二月初七夜 雞鳴時」九字。如期遷化,奉蛻質返寺之法堂。留七日, 顏色明潤,髮長頂溫。越七日,葬於庵之西岡。諡慈辯 禪師,塔曰智光。

妙義

按《紹興府志》:「妙義,少歷方外,晚駐上虞之象田,寒暑 一衲不易。紹熙元年三月,忽與鄉人語別曰:『吾當逝 矣』。俄秉筆書偈,遂趺坐几上,現三昧火自焚而几不 壞。」

永聰

按《增集續傳燈錄》:「鎮江金山蓬庵自聞永聰禪師,杭 之於潛徐氏。八歲依縣東資福寺行居,服僧伽梨,後 還家塾,授《五經》。十五從父遊徑山,慕別峰機辯警拔, 白父曰:『人天龍象也,願學焉』。別峰器之。」至育王、天童, 當拙庵、密庵全盛時,往來兩翁間十餘年。後遊閩越、 江東西、湖南北,凡遇名流,反復博約,雍容婉辭,盡底 蘊乃已。出世台之「淨慧。」徙金陵保寧蔣山。轉金山。終 時壽六十五。臘五十七。

太初

按《繼燈錄》:「溈山太初禪師,字子愚,溫陵人。世為儒者 師,倜儻有大志,所為詩文皆不凡,士大夫多推目之。 一旦棄去,選佛於尊勝,以律自檢,盡去豪舉之習。出 嶺遍參叢林中,有聲藉甚。久之,罷參歸閩。會南劍報 恩虛席,郡守陳宓聞師名,命主之。亡何,真德秀以大 溈來延,住二十載,眾至一千。師說法縱橫博大,不謝」 古尊宿。德秀既致政,每與師遊,從容論道,莫不心醉。 大抵「師以平實接人,始會儒釋大同,為門使之得入。 終則示吾法之極致,為室使之得所歸。」故諸儒雅重 之。

宗印

按《浙江通志》:「宗印,字元實,鹽官陳氏子。深得教觀之 旨,針砭學者支離不根之病。禪講並行,法道益盛。寧 宗召對,賜號慧行法師。常謂講者須備三法,肅威儀 以臨大眾,提大綱以盡文義,具宗眼以示境觀。趙肅 稱為肉身大士。」

淨全

按《五燈會元》:慶元府天童無用淨全禪師,越州翁氏 子。上堂:「學佛止言真不立,參禪多與道相違。忘機忘 境急回首,無地無錐轉步歸。佛不是心亦非,覿體承 當絕所依。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上堂, 良久,召眾曰:「還知麼?」復曰:「敗闕不少。」上堂,舉長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