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萬指。繼而妙行請師重建。經營二載,大殿落成。師曰: 「吾今可以謝喻彌陀矣。」丁丑秋,示微恙,乃謝院事,鼓 舟南邁。孟冬朔旦,行抵瀛山。病體尫羸,群心洶洶,乃 作《遺書》,謝諸檀越。時壽昌閴公自博山來候,匡坐敘 別。悰閴公問:「和尚安否?」師曰:「且道我生耶?死耶?」閴公 曰:「末後句也須分付。」師彈指一聲,遂微笑而逝。弟子 弘恩、成許等,迎歸博山,建塔蓮花峰之西原。師示生 萬曆乙酉年九月初三日示寂,崇禎丁丑年十月十 一日,坐三十一夏,享年五十有三。有《語錄》六卷行世。

法印

按《貴州通志》:「法印,字祖融,渝州人。七歲出家於大興 寺。萬曆間,遍參天童、密雲、蓮池、憨山諸尊宿,得其宗 旨。後詣京請藏,偶於早朝時,遇光祿卿趙健於長安 門,握手話談,不覺至大內,為緹騎所執,下詔獄。慈聖 太后聞而釋之,賜紫衣、金佛玉爐,並大興慈聖禪林 題額,及全藏以歸。一日,聞汲水聲得悟。年八十七乃 化。」

法禪師

按《衡嶽志》:牧夫法禪師,蜀蓬州何氏子。入南嶽,投三 學律師受戒具,結茅西巖。登講座棄去,得心印於龍 池,歸住黃龍山,示眾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 前不釋迦,後不彌勒。頂門具眼,腦後見腮。天無私蓋, 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照臨明白,心超曠劫,英雄力 破重圓。」

智舷

按《列朝詩集》:智舷字葦如,號秋潭,秀水金明寺僧,嘉 興梅溪人。晚構黃葉庵於西郊,自稱黃葉老人。修竹 百竿,晨夕手自拂拭。客至,拾落葉煮茶,移時無寒暄 語。吳越士大夫慕謁者接踵,其所心契者,隱者吳少 君、殷方叔、陳仲醇也。長水李日華敘其詩曰:「余諸生 於吟客之坐,見少年苾芻處末席,終日不置一語,神」 韻孤迥,眼如鶖子。善吟者金華吳少君曰:「君識是否, 是為舷?」公出語,皆煙霞冰雪,拈其近句云:「獨樹落寒 陰。」余尋味久之,遂與定交。公行腳三十餘年,余亦歸 里。公道價隆重,諸方禮為耆宿而不領眾,不立侍者 書記,詩名滿東南而無專集,隨手散去。日煨品字柴, 支折腳鐺,吚唔黃葉堆。少君擬為晝徹一倫,亦就詩 論之耳。

佛幻

按《江陰縣志》:「照浮佛幻禪師,其氏族莫詳。於徑山長 松閣剃度,住浮山,聞爆竹聲,徹悟參博,山深器重之。 癸亥歸江上,住黃氏家園之梅花堂,一夕別去,竟不 知所之。師初不識字,日夕苦參,忽於睡夢中雲興瓶 瀉,遂得文字三昧。有詩句及《山中十二時怪松怪石》 等歌,人傳誦之。」

道舟

按《廣信府志》:「道舟,字古航,晉江人,姓鄭氏。少嗜學能 文,一時士大夫皆器之。以娶婦不順於母,遣去。母死, 遂出家。年三十有八。參博山,夜坐不語,目不交睫者 三月。後閉關金陵山,以青布直裰并偈貽之。師力參 兩載,乃有省。入閩居戴雲,峭削萬仞,人跡罕至,師枯 坐一室歷數載。劉孝廉延主博山,惠藩賜紫衣皈之。」 道風日著,四方來參者,師如鐵壁千尋,絕無肯諾。乙 未三月示寂,居士張九生問師:「一口氣不來時,向何 處安身立命?」師曰:「正好安身立命。」張曰:「莫便是和尚 得力處麼?」師曰:「何得認奴作郎。」遂跏趺而逝。

元賢

按潘晉臺《鼓山永覺老人傳》:「元賢字永覺,建陽人,姓 蔡氏,宋大儒西山十四世孫。生於萬曆戊寅。初名懋 德,為邑名諸生,嗜周、程、張、朱之學。年二十五,讀書山 寺,聞誦《法華偈》:『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即知周孔 外乃別有此一大事』。癸卯,壽昌無明開法,董岩師往 謁之,反覆徵詰,昌曰:『此事不可以意解,須力參乃契』。」 一日,聞僧舉南泉斬貓話,遂作頌呈昌。昌曰:「參學之 士,切不得於一機一境上取則。雖百匝千重,垂手直 過,尚當過人。所謂『身雖已在青雲上,猶更將身入眾 藏』,是參學眼也。」師唯唯奉教。逮二親繼歿,丁巳,師年 四十,竟裂青衿,棄妻孥,投壽昌落髮,為改今名。師凡 有所請,益昌但曰:「我不如伱。」問:「如何是清淨光明身?」 昌挺身而立。師曰:「止此更別有。」昌遂行。師當下豁然, 如釋重負。隨入方丈,將通所得。昌倒拈鋤柄痛擊三 下,曰:「向後不得艸。」艸即說偈曰:「一回透入一回深,佛 祖從來不許人。直饒跨上金毛背,也教棒下自翻身。」 及昌示寂,師親承末後囑累,特撰《行業》《鶴二記》藏之。 復與博山相依三載,每商榷元奧,生機橫發。山喜曰: 「這漢生平自許,他時天下人不奈渠。」越壬戌,歸閩,住 沙縣雙髻峰。癸亥,以葬親回建陽,時師年四十有六 矣。遂掛錫甌寧之金仙庵,閱《大藏》。丁卯,徙建安荷山。 一日,山門外經行虎突至,行者驚仆地,師以拄杖指 之,虎翻身咆哮而去。戊辰春,博山自石鼓回,道建州, 晤於光孝山,即以《大戒》授師。甲戌,曹宗伯鴈澤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