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初果。

僧果

按《比丘尼傳》:「廣陵尼僧果,本姓趙,名法祐,汲郡修武 人也。宿植信解,純篤自然。在乳哺時,不過中食,父母 嘉異。及其成人,心雖專到,緣礙參差。年二十七,方獲 出家,師事廣陵慧聰尼。果戒行堅明,禪規清白。每至 入定,輒移昏曉,綿神淨境,形若枯木。淺識之徒,或生 疑反。元嘉六年,有外國舶主難提,從師子國載比丘」 尼來至宋都,住景福寺。後少時問果曰:「此國先來,已 曾有外國尼未?」答曰:「未有。」又問:「先諸尼受戒,那得二 僧?」答曰:「但從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發起戒人心,令 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愛道八敬得戒,五百釋女 以愛道為和上,此其高例。果雖答,然而如心有疑,具 諮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諮曰:「得重受不?」答曰:「戒定 慧品,從微之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難提復將師 子國錢薩羅等十一尼至。先達諸尼,已通宋語,請僧 伽跋摩於南林寺壇界,次第重受三百餘人。十八年, 年三十四矣。時宴坐經日,維那故觸,謂言已死,驚告 寺官。寺官共視,見果身冷肉僵,惟氣息微傳。始欲舁 徙,便自開眼,談笑尋常。於是遇者駭伏。不知所終。

靜稱

按《比丘尼傳》:「山陽東鄉竹林寺尼靜稱,本姓劉,名勝, 譙郡梁人也。戒業精苦,誦經四十五萬言。寺傍山林, 無諸囂雜,遊心禪默,永絕塵勞。曾有人失牛,推尋不 已,夜坐山中,望見寺林火光熾盛,及至都無,常有一 虎隨稱去來,稱若坐禪,蹲踞左右。寺內諸尼若犯罪 失,不自懺悔者,虎即大怒,懺悔若竟,虎乃怡悅。稱後」 暫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問訊,欣然若舊。女姓 裘,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聞南國重道,潛至 此土,因遂出家。既同苦節,二人並不資五穀,餌麻朮 而已。聲達虜都,虜謂聖人,遠遣迎接。二人不樂邊境, 故穢聲跡,危行言遜。虜主為設餚膳,皆悉進噉,因此 輕之,不復拘留。稱與文姜復還本寺。稱「年九十三,無 疾而卒。」

法相

按《比丘尼傳》:「吳太元臺寺尼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 履操清貞,才識英拔,篤志好學,不以屢空廢業;情安 貧寠,不以榮達移心。出適傅氏,家道多故。苻堅敗績, 眷屬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彌深。常割衣食,好者施人。 有僧諫曰:『法相資野,言不出口。佛法經律,曾未措心。 欲學禪定,又無師範。專頑拙訥,是下愚人耳。何以不 種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由之勝負,惟聖乃知。我既 凡人,寧立取舍?遇有如施,何關作意耶?」法相後建禪 齋七日,至第三日夜,與眾共坐,眾起不起。眾共觀之, 堅如木石,牽持不動,咸謂已死。後三日起,起後如常, 眾方異之。其如此類,前後非一。相年達桑榆,操行彌 篤,年九十餘,元嘉末卒。

業首附淨哀 寶英 法林 曇夤

按《比丘尼傳》:「東青園寺尼業首,本姓張,彭城人也。風 規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搆妙理,彌好禪誦,造 次無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異。文帝少時,從受三 歸,住永安寺,供施相續。元嘉三年,王景深母范氏以 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園。齊肅徒 眾,甚有風規。潘貴妃歎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 以元嘉十五年為首,更廣寺西,刱立佛殿,復拓寺北, 造立僧房,賑給所須。」寺業興顯,眾二百人,法事不絕。 春秋稍高,仰者彌盛。累以耆艾自陳,眾咸不許。年九 十,大明六年卒。時又有淨哀、寶英、法林,並以治身清 約,有聲京縣。哀久習禪誦,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 建塔五層,閱理有勤,蔬食精進,泰始六年卒。林博覽 經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曇夤,兼通禪 律,簡絕榮華,不闚朝市,元徽六年卒。

法辨附道照

按《比丘尼傳》:「尼法辨,丹陽人也。少出家,為景福寺惠 果尼弟子。忠謹清慎,雅有素儉,敝衣蔬食,不甘五辛, 高簡之譽,早盛京邑。相州刺史瑯琊王郁甚相敬禮。 後從道林寺外國沙門畺良耶舍諮稟禪觀,如法修 行,通極精解。每預眾席,恆如睡寐。嘗在堂齋散不起, 維那驚觸,如木石焉。馳以相告,皆來就視。須臾出定」, 言語尋常,眾咸歎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六 十餘。先是一日,上定林寺超辨法師夢一宮城,莊嚴 顯麗,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莊飾,充滿其中,惟不 見有主。即問其故,答:「景福寺尼法辨當來主此,明日 應到。」辨至其日,惟覺肉戰,即遣告眾,大小皆集,自云 有異人來我左右,乍顯乍晦,如影如雲。言訖坐絕。其 後復有道照,亦以精進知名。道照本姓楊,北地徐人 也。飯蔬誦經,為臨賀王之所供養。

道綜

按《比丘尼傳》:「尼道綜,未詳何許人,住江陵三層寺。少 不以出眾居心,長不以同物為污,汎賢愚之際,從道 而已。跡雖混成,所度潛廣。以宋大明七年三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