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事,未有不端心正念者。雖愚夫愚婦,一聞經禮 像,必預齋戒,持敬去欲,然後從事。雖吾聖人復生,勸 人為善,不過如此,正恐未能也。嘗謂顏樂齋門人朱 仲弘曰:「佛去世已久,後人如此恭敬他,誦他的言語。 你道佛要人如此耶,教人如此耶?若強人從己,誰人 肯從?如今人一句言語,要行于一鄉,亦不可得。且佛 之言語,奚翅數百萬里?凡日月光照所及處,無不信 服。」仲弘聞之默然。
劉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 食,終日淡然,不異平昔。自號「藏春散人。」
馮子振,攸州人,自號海粟居士。其豪俊與陳剛中略 同,剛中敬畏之。子振於天下書無所不記,當其為文 也,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疾書,隨 紙多寡,頃刻輒盡。嘗撰《梅花百詠》呈中峰和尚,又為 中峰撰《淨土偈贊》并序。
蘇大年,字昌齡,號西磵居士,揚州人。嘗撰《仲芳倫公 語錄》序略曰:「昔鷲嶺拈花,迦葉微笑;少林面壁,二祖 安心。莫非揭示頂𩕳上一著,所謂教外別傳者也。自 曹溪而下,枝分派別,或棒或喝,或擎義,或豎指,其機 用雖各不同,然而指示學者,密契真源,則一而已。」鳳 臺仲芳禪師倫公早歲遍參知識,履踐穩密,證悟切 當,至於「得坐披衣」,為四海衲子之所宗仰。觀其提唱, 識見明白,使夫學者死盡偷心,從上佛祖之道不墜。 其於宗教,豈曰小補哉?
《眉公筆記》:「黃長睿遭會稽公之喪,廣讀佛書,恍若有 悟,遂篤好之,嘗作《西方淨土發願記》。將殆之夕,沐浴 易衣,向西念佛而逝。」
《學佛考訓》屏山李居士嘗謁萬松有得,因閱諸儒《鳴 道集》廢卷,嘆曰:「食我園中椹,不見好音。」乃為說以辨 之,大闡元風,指歸佛祖。
于見素居士,諱明照。舉孝廉,專修淨土。後為仕宦,捐 俸刻書本藏經,以便學者。與其弟潤甫及丹陽賀知 機、金壇繆仲淳、吳江周仲大、沈及庵、吳孚泉、嘉禾賀 道星、朱廣原君升、曹石蒼諸公,先後助揚,並弘蓮社 之學。
袁中郎居士頗悟禪宗,兼修淨土,已卒,而其弟小修 夢來迎己,且云:「幸生淨土矣。」弟曰:「何緣至此?」曰:「以某 生時著《西方合論》耳。」武林虞淳熙著《淨土詩》,亦生中 品。
幻寄居士姓瞿氏,輯《指月錄》行於世,論三元五位甚 析。
《荊州府志》:「羅萬策字明獻,彝陵人。少遊太學有聲,仕 郡佐,視事輒病退則否,因決意致仕。當策走長安時, 常夢入一古剎,兩沙彌前導,忽至一室,有大書『法朗 二字。及解任,道經一寺,恍如舊遊。須臾二沙彌前迎, 歷歷如夢中。所至一室,則大書『法朗』二字在焉。策異 而叩之,則曰:『吾師祖法朗坐化已久矣』。自是策每題』」 詠,輒自識為《法朗》云。
《新田縣志》:「侯通庵北一都人,素好善,崇尚佛法。一夜, 夢觀音大士指引云:『太平山下可建圖閣』。」次早登山, 見一婦人在焉。及至前,婦人不見,止見黃傘一把,遂 立寺場。
居士部雜錄
《輟耕錄》:今人以居士自號者甚多,考之六經中,惟《禮 記·玉藻》有曰:「居士錦帶」,注謂道藝處士也。吳曾《能改 齋漫錄》云:居士之號,起於商周之時。按《韓非子書》曰: 「太公封于齊,東海上有居士任矞、華仕,昆弟二人立 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而食之,掘而飲之,吾 無求於人。無上之名,無君之祿,不仕而事力』云。」然則 「居士」云者。處士之類是已。
《見聞錄》:「佘山慧日院佛像落成,徐文貞入山中,奉世 廟欽賜蟒衣一襲,付僧圓實,因賦一絕云:『單衣露冷 宿曇華,誤綰宮袍傍帝車,拈向山門君莫笑,細看還 是舊袈裟』。」丁酉,陸平泉八十有九矣,亦以衲衣一襲 付慧日院,手書偈於衲之表云:「解組歸來萬慮捐,盡 將身世付安禪。披來戒衲渾無事,不向歌姬為乞緣。」 此二事與東坡《解衣留鎮山門》同一風流也。
《筆記》:「裴休相公,法門中龍象也,歿後作于闐王。于闐 一小國耳,當懿昭際,不聞有所興闡佛法也。此公未 見蘗圭峰,未談般若,不妨作相作節度。既見而既談 之,使天下歸以龍象。而奈何作相作節度,富貴如故 也。于闐之報,業報也,非福報也。」
《竹窗二筆》,「自宋迄元,居士有悟入者,不一而足。宋居 士劉興朝,其《悟道集》自敘悟處甚詳,蓋真有得者。元 放牛居士於無門老人不是不是處悟入,所作是非 關橫說豎說,非具大知見者不能道。此二老蹤跡不 甚顯,興朝猶載傳燈,放牛罕有知者,吾故表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