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順時而授民者,而何取夫騮哉?且而欲應四時耶? 則為馬固有純色者矣。騂也、黃也、翰也,皆為純者,棄 而不用。騮與駱皆犁也,而顧取之,何也?《月令》乃秦呂 不韋所作,秦人自其舊時自言以水德王,故冬之鐵 驪以純黑應其德,而蒼乃自其舊時水德所生,又近 於黑,故不以為嫌。至於夏之宜用騂,中央之宜用黃, 秋之宜用翰,皆與其服色違遠,兩者「不可兼也,故以 馬體應時令,而選其鬣與所尚之德合者以厭之。是 以夏則乘騂而用赤騮,中央則乘黃而用黃騮,秋則 乘翰而用駱。」此其為秦說昭昭矣。不然,是三時者,馬 之體皆與其鬣有異,冬之所駕,曷不取夫駱之白身 黑鬣者,而特用夫驪之純耶?此亦知其旨矣。
騵
騵,騮馬而白腹者也,武王伐紂用之。《詩》曰:「牧野洋洋, 檀車煌煌,駟騵彭彭。」蓋武王嘗以是勝紂,故《檀弓》論 三代之制,夏后氏戎事乘驪,殷人戎事乘翰,周人戎 事乘騵。說者以為三代乘馬各從正色,周不純赤,用 白腹者為上。周因武王所乘,遂為一代乘法。然按《列 女傳》趙津女稱:「昔者湯伐夏,左驂牝驪,右驂牝龍,而」 遂放桀。武王伐商,「左驂牝騏,右《驂牝》。」而遂克紂。至 於華山之陽,則牧野所乘,與此異色。又《詩》止「乘駟」,而 此有左右驂,《詩》言「騵此驂騏。」不因傳聞有異。蓋《詩》 所陳,謂《牧野》清明之日,至其逐紂至華陽,或當驂此 等耳。
騧
騧黃馬黑喙曰騧。宋明帝以「騧」字旁似「禍」,改作「𩢍。」唐 太宗有拳毛騧。〈闕文〉
馵
「馵,後左足白曰馵。」《釋畜》:「四足白皆有名。前右足白曰 跛,後右足白曰驤,左白曰馵。凡陽靜而陰躁,馬之力, 其左不如右強。啟者,開也,前足白則為開道」,踦者,閉 也。《公羊傳》曰:「相與倚閭而語,閉一扇,一人在內,一人 在外。」《廣韻》:「居綺切。前左足白則為閉,驤者,騰也,後右 足白則為驤,馵者,繫也,後左足白則為馵。」蓋獸之白 皆為躁,故《詩》稱「豕有白蹢」,以為豕之躁者。而《易·震卦》 為馵足,又為作足。作者,作動也。史稱文帝騧馬,脊有 肉鞍,行則先作弄四足。然則馵雖以色稱,又為繫馬 之名,亦其好動而為之爾。馬既躁,馬好動,故秦備兵 甲以討西戎。征伐不休,國之務其車甲,必先言「駕我 騏馵」,而後乃言「『四牡孔阜,四馬既閑』。爾。」阜與閑,未足 矜也,其材之富也可知矣。此以見文帝育財之盛也。 言德之儉,則其養之也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則僖 公之牧馬是也。一章良馬,則有驈有皇,有麗有黃。二 章戎馬,則有騅有駱,有騂有騏。三章田馬,則有驒有 駱,有騮有雒。四章駑馬,則有駰有騢,有驔有魚。蓋始 者牧夫驈黃之色,侵至騅駓之間,色以及於驔駱之 不純,不得已而及於驒魚之驚畏。驒魚猶養之,則其 德之儉可知矣。此有以見僖公之善牧馬也。《相馬》之 說曰:「馬目欲得黃,又欲光而有紫豔。若目小而多白, 則驚畏。」驚畏,馬之大病,故其序尤在後。然漢武帝得 西之駿,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以魚目 為名,豈此類耶?
《癸辛雜識》
《相馬法》
「馬之壯者,眼光照人見全身,中年者照人見半身,老 者照人僅見面耳。」此韃靼相馬之法。
《相馬書》
相馬目錄
《三十二相圖》 《旋毛圖》
口齒圖 三十二歲訣。
《寶金篇》, 《寶金歌》。
《百一歌》· 調養法:
乘,「習法」, 「牧放法。」
良馬三十二相圖
尾如垂掃, 尾欲茸細, 尾骨欲遊, 後腳欲縮, 後蹄欲然, 鹿節欲細, 掌骨欲細, 外腎欲小, 曲池欲深, 腿似琵琶, 接脊骨短, 汙溝欲深, 肋扇骨密, 肚下逆毛, 腹欲短促, 乘鐙肉厚, 前腳欲直, 前蹄欲圓, 蹄大欲直, 掌骨欲高, 膝骨欲圓, 脛脡骨細, 胸堂欲開, 項長彎曲, 腦骨欲圓, 食槽欲寬, 頰骨欲圓, 面如剝兔, 上脣欲方, 下脣欲圓, 「《口叉》欲深, 鼻欲寬大, 耳如削竹, 眼似垂鈴」, 眼下有《肉 垂》,睛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