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3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華》曰:「甘,涼。」《普》曰:「無毒。」徐之才曰:「但人參為之使。得 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龍膽、地黃、常山、蜚蠊,畏牛 膝、乾漆。」李時珍曰:「《別錄》言牛黃惡龍膽,而錢乙治小 兒急驚疳病,涼驚丸、麝香丸皆兩用之,何哉?」龍膽治 驚癇,解熱殺蟲,與牛黃主治相近,亦肝經藥也,不應 相惡如此。

《主治》

《本經》曰:「驚癇寒熱,熱盛狂痓,除邪逐鬼。」《別錄》曰:「療小 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顛。又墮胎。久服輕身 增年,令人不忘。」日華曰:「主中風失音,口噤驚悸,天行 時疾,健忘虛乏。甄權曰:安魂定魄,辟邪魅。卒中惡,小 兒夜啼。」孫思邈曰:「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辟惡 氣,除百病。」《甯原》曰:「清心化熱,利痰涼驚。」李時珍曰:「痘 瘡紫色。發狂譫語者。可用。 出《王氏方》。

《發明》

李杲曰:「牛黃入肝,治筋病。凡中風入臟者,必用牛、雄 腦麝之劑,入骨髓,透肌膚,以引風出。若風中腑及血 脈者,用之恐引風邪流入於骨髓,如油入麵,莫之能 出也。」李時珍曰:「牛之黃,牛之病也。故有黃之牛,多病 而易死。諸獸皆有黃,人之病黃者亦然。因其病在心 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還能治心及肝膽之病。正」 如人之淋石。復能治淋也。按《宋史》云:宗澤知萊州。使 者取牛黃。澤云。「方春疫癘牛飲其毒。則結為黃。」今和 氣流行。牛無黃矣。觀此則黃為牛病。尤可徵矣。

《附方》

初生三日,去驚邪,辟惡氣。以牛黃一豆許,以赤蜜如 酸棗許,研勻,綿蘸,令兒吮之,一日令盡。姚和眾方 七日口噤牛黃為末,以淡竹瀝化一字灌之,更以豬 乳滴之。外臺

初生胎熱,或身體黃者,以真牛黃一豆大,入蜜調膏, 乳汁化開,時時滴兒口中。形色不實者,勿多服。錢氏小兒 方

小兒熱驚:牛黃一杏仁,大竹瀝、薑汁各一合,和勻與 服。總微論

驚癇嚼舌。迷悶仰目:牛黃一豆許。研和蜜水灌之。廣利 方

小兒驚候小兒積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 朱砂五錢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總微論 腹痛夜啼:牛黃一豆許,乳汁化服,仍書「田」字於臍下。 聖惠方

痘瘡黑陷:牛黃二粒,朱砂一分,研末,蜜浸臙脂,取汁 調搽,一日一上。王氏痘疹方

犛牛釋名

李時珍曰:「犛者,髦也。其髦可為旌旄也。其體多長毛, 而身角如犀,故曰毛犀。」《汲冢周書》作「氂牛」,顏師古作 「貓牛」,《爾雅》作「犘牛」,音皆相近也。《山海經》作「㸲牛」,西人 呼為竹牛,因角理如竹也。或云:「竹即㸲音之轉,而犨 又竹音之轉也。」楊慎《丹鉛錄》云:「毛犀,即彖也,狀如犀 而角小,善知吉凶。古人呼為貓豬,交廣人謂之豬神」 是矣。

《集解》

李時珍曰: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狀及 毛尾俱同𤙚牛,𤙚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其尾名曰 氂。亦可為旌旄、纓帽之用。唐、宋西徼諸州貢之。《中山 經》云:「荊山多犛牛。」郭璞註云:「𤙚牛之屬也,其色黑。」又 《昨夢錄》云:「西夏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而黃黑相間, 製弓極勁。」彼人以偽犀角,卒莫能辨。曹昭格《古論》云: 「毛犀,即犛牛也。角之花斑皆類山犀,而無粟絞,其理 似竹,不甚為奇,故謂毛犀。」觀此,則犛之角勝于𤙚,而 𤙚之毛尾勝於犛也。又有野牛與此相類者,並附於 左。

《角氣味》

酸鹹涼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驚癇熱毒諸血病。」

黃氣味

苦平。

《主治》

驚癇癲狂。

《發明》

李時珍曰:犛牛亦有黃,彼人以亂牛黃,但堅而不香, 云功用亦相近也。其角亦可亂犀,但無粟紋,蘇頌《圖 經》誤以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昨夢 錄》《格古論》說之詳矣。

𤙚牛釋名

李時珍曰:𤙚與旄同,或作毛。《後漢書》云:「冉駹夷出𤙚 牛,一名犣牛,重千斤,毛可為旄。」觀此則𤙚牛之名,蓋 取諸此。顏師古云:「𤙚牛即犏牛也。而葉盛。」《水東日記》 云:「毛牛與封牛合則生。犏牛,亦類毛牛,偏氣使然,故 謂之犏。」然則犏又毛之遺種耶?

《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