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id="�"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海經》。
《中山經》
「半石之山」,合水出於其陰,而北流注於《洛。多》�魚狀 如鱖,居逵,蒼文,赤尾。食者不癰,可以為瘻。
龍魚圖
《山海經》。
《海外西經》
軒轅之國,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蝦。即有神 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 鯉。
郭曰:「或曰,龍魚,似狸,一角 。」 任臣按:《淮南子》「硥魚在其北」 ,即此。張衡《思元賦》云:「跨汪氏之龍魚。」 景純《江賦》云:「龍鯉一角,奇鶬九頭。」 吳淑《魚賦》云:「陵處亦驚於龍鯉。」 劉賡《稽瑞錄》云:「具區文蜃,陵居角鯉。」 《駢志》云:「龍魚陵居」 ,皆指此也。又《成陽靈臺碑》有龍魚,《文選》注、《事類賦》注引經通作「龍鯉。」 蝦音遐。虞荔《鼎錄》曰:「宋文帝得蝦魚,遂作鼎曰:蝦魚,四足。」 又《爾雅》,「鯢大者,亦謂之蝦。皆同名異物也。」 《括地圖》曰:「龍魚,一名蝦魚。狀如龍,而有神聖乘此,而行九野。」 高誘《淮南注》:「硥魚,如鯉魚,有神靈者,乘行《九野。圖贊》曰:『龍魚,一角,似鯉,處陵俟時而出,神聖攸乘。飛騖九域,乘雲上升』。」 楊慎《異魚贊》曰:「龍魚之川,在汧之堧。河圖授羲,實此出」 焉。「神行九野,如馬行天。」
陵魚圖
《山海經》。
《海內北經》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任臣按:屈子《天問》云:「鯪魚何所?」 柳宗元《天對》云:「鯪魚人面,通列姑射。」 《嶺海異聞》曰:「人魚長四尺許,體髮牝牡,人也,惟背有短鬣微紅。」 注云:「西海陵魚即此。」 又《呂氏春秋大解》:「『陵魚,大人之居多無君』。亦謂斯也。」 《圖贊》曰:「姑射之山,實栖神人,大蟹千里,亦有陵鱗,曠哉溟海,含怪藏珍。」 鄧元錫《物性志》:「近列姑射山有鯪魚,人」 面人手、魚身,見則風濤起。柳子招海賈文注曰:「《山海經》,鯪魚有刺,如三角。」 皆與經文異,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