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王好古曰:「蟬蛻去翳膜,取其蛻義也。蟬性蛻而退翳, 蛇性竄而袪風,因其性而為用也。」
李時珍曰:「蟬乃土木餘氣所化,飲風吸露,其氣清虛, 故其主療,皆一切風熱之證。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 抵治藏府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 蛻,各從其類也。」又主啞病,夜啼者,取其晝鳴而夜息 也。
《附方》
小兒夜啼:《心鑑》「治小兒一百二十日內夜啼。用蟬蛻 四十九箇,去前截,用後截為末,分四服,鉤藤湯調灌 之。」 《普濟》蟬花散,治小兒夜啼不止,狀若鬼祟。用蟬 蛻下半截為末,一字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或者不 信,將上半截為末,前湯調下,即復啼也。古人立方,莫 知其妙。
小兒驚啼,啼而不哭,煩也;哭而不啼,燥也:用蟬蛻二 七枚,去翅足,為末,入硃砂末一字,蜜調與吮之。〈活幼口議〉 小兒天弔,頭目仰視,痰塞內熱:用金牛兒即蟬蛻,以 漿水煮一日,曬乾為末。每用一字,冷水調下。〈衛生易簡方〉 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用蟬蛻二七枚,全蠍去毒 二七枚,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灌。〈全幼心鑑〉 破傷風病發熱:《醫學正傳》:用蟬蛻炒研,酒服一錢,神 效。 《普濟方》:用蟬蛻為末,蔥涎調塗破處,即時取出 惡水,立效。名追風散。
頭風旋暈:「蟬殼一兩,微炒為末,非時酒下一錢,白湯 亦可。」〈聖惠方〉
皮膚風癢: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服一錢,日三。〈集驗〉 痘瘡作癢:蟬蛻三七枚,甘草炙各一錢,水煎服之。〈心鑑〉 痘後目翳:蟬蛻為末,每服一錢,羊肝煎湯下,日二。〈錢氏〉 聤耳出膿蟬蛻半兩,燒存性麝香半錢,炒右為末,綿 裹塞之,追出惡物效。〈海上方〉
小兒陰腫,多因坐地風襲,及蟲蟻所吹,用蟬蛻半兩 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危氏〉
胃熱吐食,清膈散:用蟬蛻五十箇去泥,滑石一兩為 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調服。〈衛生家寶方〉
疔瘡毒腫,不破則毒入腹:《青囊雜纂》:「用蟬蛻炒為末, 蜜水調服一錢,外以津和塗之。 《醫方大成》用蟬蛻、 僵蠶等分為末,醋調塗瘡四圍,候根出拔去再塗。」
蟬花釋名
李時珍曰:「花冠,以象名也。」胡,其狀如胡也。螗,黑色也。 古俗謂之胡蟬,江南謂之螗,蜀人謂之蟬花。
《集解》
唐慎微曰:「蟬花所在有之,生苦竹林者良。花出頭上, 七月采。」
《蘇頌》曰。出蜀中。其蟬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 花。彼人賫蛻至都下。醫工云。「入藥最奇。」 寇宗奭曰:「乃是蟬在殼中。又出而化為花。自頂中出 也。」
李時珍曰。蟬花即冠蟬也。《禮記》所謂。則冠而蟬有 緌者,是矣。緌,音蕤,冠纓也。陸雲《寒蟬賦》云:「蟬有五德: 頭上有幘,文也;含氣吸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處不 巢居」,儉也;應候有常,信也。陸佃《埤雅》云:「螗首方廣,有 冠,似蟬而小,鳴聲清亮。」宋祁《方物贊》云:「蟬之不蛻者, 至秋則花。其頭長一、二寸,黃碧色。」並指此也。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唐慎微曰:「小兒天弔,驚癇瘈瘲,夜啼心悸。」
李時珍曰:「功同蟬蛻。又止瘧。」
《直省志書》
丹徒縣
蟬俗呼《蚑蟟》,一名「土蠍。」
萬安縣
蟬小而有文者曰「螓。」又有金色最小,聲如蟬而細者, 俗呼為「香絲。」今之「響蟬」,即所謂蜩也。
蟬部藝文一
《蟬賦》魏·曹植
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在盛陽之仲夏兮, 始遊豫乎芳林。實澹泊而寡慾兮,獨怡樂而長吟。聲 噭噭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內含和而弗食兮,與 眾物而無求。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隱柔 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苦黃雀之作害兮,患螳 螂之勁斧。冀飄翔而遠托兮,毒蜘蛛之網罟。欲降身 而卑竄兮,懼草蟲之襲予。免眾難而弗獲兮,遙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