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9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方言》

《雜釋》

螳蜋謂之「髦。」

有斧蟲也。江東呼為「石蜋。」 又名「齕肱。」

或謂之「虰。」

按:《爾雅》云「螳蜋蛑虰。」 義自應下屬,《方言》依此說,失其指也。

《酉陽雜俎》

野狐鼻涕

野狐鼻涕,螵蛸也。俗呼為《野狐鼻涕》。

《埤雅》

螳蜋

螳蜋有斧蟲也,兗人謂之巨斧,其臂如斧,奮之當轍 不避。《莊子》所謂猶螳蜋之怒臂,以當車轍者也。一名 不過,以此捕蟬而食,執木葉以自蔽,蟬將去而未飛, 為之一前一卻。《莊子》曰:「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 其形。」蓋謂是也。世云:「螳蜋所執之翳,可以蔽形。」《類從》 曰:「螳蜋之氣,含之生火;蚯蚓之塵,背灑起霧。未知其」 審。《月令》曰:「螳蜋生。」蓋是月升陰始起。殺蟲應而生焉。 孫炎《爾雅正義》云。「螳蜋深秋乳子。至夏之初迺生」是 也。亦生百子。如螽斯云。

《爾雅翼》

螗蜋

「螗蜋,有斧蟲,有不過蟷、蠰、莫貈蛑、石蜋、巨斧等名。」許 叔重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 行如飛,有馬之象。故贊《八駿圖》者,以為其狀如麟鳳、 螳蜋然。《周書》曰:「芒種之日,螳蜋生不生,是謂陰息。」《易 通卦驗》曰:「螳蜋捕蟬之蟲,乘寒而殺,物自隱蔽而有 所害,捕搏之象也。」尤工捕蟬,得美蔭,奮翼而鳴;螗蜋 超枝緣條,執翳自蔽,竦腰舉刃,搏而取之。昔之鼓琴 者,見螳蜋方向鳴蟬,將飛未去,螳蜋為之一前一卻, 絃者聳然恐螳蜋失之也。殺心見於聲,故螳蜋陰殺 之蟲也。翳,木葉也。或曰得其翳者可以隱形。此蟲惟 捕蟬時有進退之勢,餘則知進而已。齊莊公出獵,有 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對曰:「此謂螳蜋者也。其為 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 必為天下武勇矣』。」迴車而避之。莊公避一螳蜋,而武 勇歸之勾踐。禮蝦蟆,其遺意也。《莊子》曰:「螳蜋怒臂以 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才之美者也。言非不有 美才,顧不勝任耳。」或曰:迴車者勾踐,故郭璞贊曰:螳 蜋氣蟲,搏斧奮臂。當轍不迴。勾踐是避,勇士致死。勵 之以義。《說文》:螳蜋亦名蚚父。

蜱蛸

蜱蛸,蟷蠰,卵也。螳蜋逢樹輒產其卵,皆相連綴,多在 小桑上及叢棘間。三月、四月中,每枝出小螳蜋數百。 螳蜋應殺之蟲,故小暑至後五日而生,所應者微陰, 故螳蜋司殺之小者也。蜱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為 佳,是兼得桑皮之津氣耳。市之偽者,以膠著桑枝之 上,則無益矣,一名𧐕蟭,《本草》則謂之桑螵蛸,主於藥 而言也。《范子計然》曰:「螵蛸出三輔,上價三百。」又海中 有烏賊魚,背如摴蒱形,亦有螵蛸之名。故方家謂此 為桑螵蛸,謂彼為海螵蛸。《說文》曰:「蠯蛸。」

《劉侗促織志》

螳蜋性怒

其扁身長脰、昂首出目者,螳蜋也。性怒無所畏,讓嬉 者亦股繫而觸之,以觀其怒也。

《本草綱目》

《釋名》

李時珍曰:螳蜋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 俗呼為刀蜋。燕、趙之間謂之蝕肬。肬即疣子,小肉贅 也。今人病肬者,往往捕此食之,其來有自矣。其子房 名螵蛸者,其狀輕飄如綃也。村人每炙焦飼小兒,云 止夜尿則𧐕蟭。致神之名,蓋取諸此。《酉陽雜俎》謂之 野狐鼻涕,象形也。又揚雄《方言》云:「螳蜋或謂之髡,或」 謂之虰。齊兗以東謂之《敷常》。《螵蛸》亦名《夷冒》。

《集解》

陶弘景曰:「螳蜋俗呼石蜋。逢樹便產,以桑上者為好, 是兼得桑皮之津氣也。惟連枝斷取者為真;偽者亦 以膠著桑枝之上也。」韓保昇曰:「螵蛸在處有之,螳蜋 卵也。多在小桑樹上,叢荊棘間。三、四月中,一枝出小 螳蜋數百枚。」李時珍曰:「螳蜋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 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鬚代鼻,喜食人髮,能翳葉捕蟬。」 或云術家取翳作法,可以隱形。深秋乳子作房,粘著 枝上,即螵蛸也。房長寸許,大如拇指,其內重重有隔 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種節後一齊出,故《月令》有 云:「仲夏螳蜋生」也。

《修治》

《別錄》曰:「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蜋子也。二月、三月采,蒸 過,火炙用。不爾令人洩。」雷斆曰:「凡使,勿用雜樹上生 者,名螺螺,須覓桑樹東畔枝上者。采得去核子,用沸 漿水浸淘十次,鍋中熬乾用。別作修事,無效也。」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