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9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爾雅》

《釋蟲》

毛蠹:

即蛓。一名毛蠹,即蛓也。《說文》云:「蛓,毛蟲。」今俗呼為毛蛓,有毒螫人。《楚辭》云「蛓緣兮我裳」是也。

蟔,蛅蟴。

蛓屬也。今青州人呼蛓為蛅蟴。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蟔一名蛅。蟴即蛓類也。青州人呼蛅蟴。注: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者,此即毛蟲,何止八角?故云「失之。」螫猶蠚也。《字林》云:「蟲行毒也。」

《爾雅翼》

蛅蟴

蛅蟴,蛓蟲也。身扁,綠色,似蠶而短,背有毒毛,能螫人。 今俗呼楊瘌蟲。《說文》:「楚人謂藥毒曰。」瘌,一曰傷也, 音如辛辣之辣,《楚詞》以喻讒人,《九思》所謂「蛓緣兮我 裳」是也。今牡丹上尤多,常在葉,皆不知者,輒遇其毒。 欲老則吐汁自裹,久漸堅凝,如巴菽大,紫白間理可 愛。就其中作蛹,謂之蛅蟴房,一名躁舍,一名雀甕,俗 謂之雀兒飯甕,言雀所喜食也。又謂之雀廱。既久出 而為蛾,復孚子於葉間。或者乃謂雀甕為蛅蟴之卵, 非也。陶弘景云:「多在石榴木上。」今石榴上復有一種, 聚短梗半寸以來,周圍植之以自裹,行則負以自隨, 亦化蛹其中,俗呼「避債蟲。」

《本草綱目》

《釋名》

雀甕:一名《蚝蟲窠》,一名《天漿子》,一名《紅姑娘》,一名《毛 蟲》。

陳藏器曰:毛蟲作繭,形如甕,故名雀甕,俗呼「雀廱」,聲 相近也。

韓保昇曰:雀好食其甕中子,故俗呼「雀兒飯甕。」 陶弘景曰:「蛅蟴背毛螫人,故名。」蚝音刺,與蛓同。 李時珍曰:「俗呼毛蟲,又名楊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蟲 多生石榴樹上,故名天漿。天漿乃甜榴之名也。 寇宗奭曰:多在棘枝上,故曰「棘剛子。」

《集解》

《別錄》曰:「雀甕,出漢中。生樹枝間,蛅蟴房也。八月采,蒸 之。」

陶弘景曰:「蛅蟴,蚝蟲也。在石榴樹上,其背毛螫。人生 卵,形如雞子,大如巴豆。」

陳藏器曰:「蚝蟲好在果樹上,大小如蠶,身、面、背上有 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人。欲老者,口中吐白汁,凝聚 漸硬,正如雀卵。其蟲以甕為繭,在中成蛹,如蠶之在 繭也。夏月羽化而出作蛾,放子於葉間,如蠶子。陶言 其生卵如雞子,誤矣。」

《蘇恭》曰:「雀甕在樹間,似螵蛸蟲,此物紫白。」斑狀似 硨磲,文可愛也。

李時珍曰:「蛅蟴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 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氣味》

甘平無毒。

《日華》曰:「有毒。」

《主治》

《本經》曰:「寒熱結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

蘇頌曰:「今醫家治小兒慢驚,用天漿子有蟲者,白殭 蠶、乾蠍三物各三枚,微炒搗末,煎麻黃湯調服一字, 日三服,加減大有效也。」

陳藏器曰:「雀甕打破取汁與小兒飲,令無疾。小兒病 撮口者,漸漸口撮,不得飲乳,但先剺口傍見血,以甕 研汁塗之,或同鼠婦生搗塗之。今人產子時,凡諸物 皆令開口,不令閉者,蓋厭禳之也。」

《附方》

《撮口噤風》:「用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內物 和乳汁研,灌之。」 又方:棘剛子五枚,赤足蜈蚣一條, 燒存性,研勻,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亦可 末服一字。聖惠方

小兒臍風:「白龍骨,用天漿子有蟲者一枚,真薑蠶炒 一枚,膩粉少許,研勻,以薄荷自然汁調灌之,取下毒 物神效。」聖惠方

急慢驚風,口眼喎斜,搐搦痰盛。用「天漿子房去皮生 用三枚,乾蠍生用七枚」,硃砂一錢,研勻,飯丸粟大。每 服二丸,荊芥湯送下。聖惠方

乳蛾喉痹,用天漿子,即紅姑娘,徐徐嚼嚥。

小兒癇疾:棘枝上雀甕,研其間蟲出,取汁灌之。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