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馬陸部紀事

《南史王准之傳》:「准之族子素,少有志行,家貧母老,隱 居不仕。宋孝建、大明、泰始中,屢徵不就,聲譽甚高。山 中有蚿,清長,聽之使人不厭,而其形甚醜,素乃為《蚿 賦》以自況。」

馬陸部雜錄

《家語》六本篇:「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也。」

《莊子·秋水篇》:夔憐蚿,蚿憐蛇。夔謂蚿曰:「吾以一足。」 「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蚿曰:「不然。 子不見夫唾者乎?唾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 者不可勝數也。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蚿 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蛇曰:「夫 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易林》:「百足俱行,相輔為彊。三聖翼事,王室寵光。」 《說林》訓:「善用人者,若蚈之足眾而不相害。」

蛤蚧部彙考

釋名

蛤蟹。本草綱目 僊蟾:本草綱目

蛤蚧圖

蛤蚧圖

《北戶錄》

蛤蚧

蛤蚧,首如蟾蜍,背綠色,上有黃斑點,若古錦文,長尺 餘,尾絕短。其族則守宮蜥蜴、蝘蜓,多居古木竅間,自 呼其名,聲絕大。又有十二時,亦其類也,大者一尺。傳 云:「自旦至暮變十二般色,傷人必死。」余嘗獲一枚,閉 於籠中玩之,止見變黃、褐、赤、黑四色。

《本草綱目》

《釋名》

《蛤蚧》一名《蛤蟹》。

《馬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李時珍曰:「蛤蚧因聲而名,僊蟾因形而名。嶺南人呼 蛙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雷斆以雄為蛤,以雌為 蚧,亦通。

《集解》

《馬志》曰:「蛤蚧,生嶺南山谷,及城牆,或大樹間。形如大 守宮,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最惜其尾,見人取之,多 自囓斷其尾而去。藥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揚雄《方 言》云:『桂林之中,守宮能鳴者,俗謂之蛤蚧。蓋相似也』。」 掌禹錫曰:「按《嶺表錄異》云:『蛤蚧,首如蝦蟆,背有細鱗 如蠶子,土黃色,身短尾長,多巢於榕木及城樓間,雌』」 雄相隨,旦暮則鳴。或云鳴一聲是一年者。俚人采鬻, 云治肺疾。

李珣曰:「生廣南水中,夜即居於榕樹上,雌雄相隨,投 一獲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狀雖小,滋力一般。俚人 采之,剖腹,以竹張開曝乾鬻之。

蘇頌曰:「人欲得首尾全者,以兩股長柄鐵叉,如黏黐 等狀,伺於榕木間,以叉刺之,一股中惱,一股著尾,故 不能囓也。入藥須雌雄兩用,或云陽人用雄,陰人用 雌。」

《雷斆》曰:「雄為蛤,皮麤,口大,身小,尾麤。雌為蚧,皮細口 尖,身大尾小。」

李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其首如蟾蜍,背綠色, 上有黃斑點,如古錦紋,長尺許,尾短,其聲最大,多居 木竅間,亦守宮蜥蜴之類也。」又顧玠《海槎錄》云:「廣西 橫州甚多蛤蚧,牝牡上下相呼,累日情洽乃交,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