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入土者為稍;病在中焦與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稍。」 根升稍降,人之身半已上,天之陽也,用頭;中焦用身;身半已下,地之陰也,用稍。乃述類象形者也。

李時珍曰:「草木有單使一件者,如羌活之根,木通之莖,款冬之花,葶藶之實,敗醬之苖,大青之葉,大腹之皮,郁李之核,蘗木之皮,沉香之節,蘇木之肌,胡桐之淚,龍腦之膏是也。有兼用者,遠志、小草,蜀漆、常山之類是也。有全用者,枸杞、甘菊之類是也。有一物兩用者,當歸頭尾,麻黃根節,赤白茯苓,牛膝,春夏用苖,秋冬用根」 之類是也。羽毛、鱗、介、玉、石、水火之屬,往往皆然,不可一律論也。

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 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 「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 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韓保昇曰:「《本經》三百六十五種中,單行者七十一種,相須者十二種,相使者九十種,相畏者七十八種,相惡者六十種,相反者十八種,相殺者三十六種。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陶弘景曰:「凡檢舊方,用藥亦有相惡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細辛,俗方玉石散用栝樓、乾薑之類,服之乃不為害。或有制持之者,譬如寇賈輔漢,程周佐吳,大體既正,不得以私情為害。雖爾,不如不用尤良。半夏有毒,須用生薑,取其相畏相制也。」

寇宗奭曰:「相反為害,深于相惡者。謂彼雖惡我,我無忿心。猶如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相反者,則彼我交讎,必不和合。今畫家用雌黃、胡粉相近,便自黯妬,可證矣。」 李時珍曰:「藥有七情,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如人參、甘草、黃蘗、知母之類。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 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古方多有用相惡、相反者,蓋相須、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爾。

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

寇宗奭曰:凡稱氣者,是香臭之氣。其寒熱溫涼,是藥之性。且如鵝、白脂性冷,不可言氣冷也。「四氣則是香臭腥臊,如蒜、阿魏、鮑魚、汙襪,則其氣臭;雞、魚、鴨、蛇,則其氣腥;狐狸、白馬莖、人中白,則其氣臊;沉、檀、龍、麝,則其氣香」 是也。則「氣」 字當改作「性」 字,于義方允。

李時珍曰:寇氏言「寒熱溫涼是性,香臭腥臊是氣」 ,其說與《禮記》文合。但自《素問》以來,只以氣味言,卒難改易,姑從舊爾。

王好古曰:「味有五,氣有四。五味之中,各有四氣。如辛則有石膏之寒,桂、附之熱,半夏之溫,薄荷之涼是也。氣者,天也;味者,地也。溫熱者,天之陽;寒涼者,天之陰;辛甘者,地之陽;鹹苦者,地之陰。」 《本草》五味不言淡,四氣不言涼,只言溫,大溫熱,大熱寒,大寒、微寒平,小毒、大毒,有毒、無毒。何也?淡附于甘微寒,即涼也。

及有毒無毒。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又曰:耐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王冰云:「藥氣有偏勝,則臟氣有偏絕,故十分去其六七八九而止也。」

陰乾暴乾,採造時月生熟。

陶弘景曰:「凡採藥時月,皆是建寅歲首,則從漢太初後所記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採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也。至秋枝葉乾枯,津潤歸流于下也。大抵春寧宜早,秋寧宜晚,花實、莖葉,各隨其成熟爾。歲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也。所謂陰乾者,就六甲陰中乾之也。又依遁甲法,甲子旬陰中」 在癸酉,以藥著酉地也。實不必然,但露暴于陰影處乾之爾。若可兩用,益當為善。孫思邈曰:「古之醫者,自解採取陰乾暴乾,皆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今之醫者不知採取時節,至于出產土地,新陳虛實,所治病十不得五也。」

《馬志》曰:「今按法陰乾者,多惡。如鹿茸陰乾悉爛,火乾且良。草木根苗,九月以前採者,悉宜日乾;十月以後採者,陰乾乃好。」

李時珍曰:生產有南北,節氣有早遲,根苗異收採,制造異法度。故市之地黃以鍋煮熟,大黃用火焙乾,松黃和蒲黃、樟腦雜龍腦,皆失制作偽者也。《孔志約》云:「動植形生,因地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