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火強瀉之》

瀉相火 黃蘗、 知母、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地黃 、茯苓 、元參 、寒水石。

《火弱補之》

益陽: 「附子、 肉桂。 益智子、 破故紙、 沉香。」

川烏頭 、硫黃 、天雄 、烏藥 、《陽起石》。

舶茴香 、胡桃 、巴戟天 、丹砂 、當歸。

蛤蚧 覆盆

《精脫固之》

澀滑: 牡蠣。 芡實。 金櫻子。 五味子。 遠志。

山茱萸 蛤粉

三焦為相火之用,分布命門元氣,主升降出入,遊行 天地之間,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左右 之氣,號「中清」之腑,上主納,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諸熱瞀瘛,暴病暴死暴瘖,躁擾狂越,譫妄驚駭, 諸血溢血泄,諸氣逆衝上,諸瘡瘍痘疹瘤核。

上熱則喘滿,諸嘔吐酸,胸痞脅痛,食飲不消,頭上出 汗。

中熱則善饑而瘦解。中滿諸脹腹大。諸病有聲。鼓 之如鼓。上下關格不通。霍亂吐利。

下熱則暴注下迫,水液渾濁,下部腫滿,小便淋瀝或 不通,大便閉結,下痢。

上寒則吐飲食痰水,胸痺前後引痛,食已還出。 中寒則飲食不化,寒脹,反胃吐水,濕瀉不渴。

下寒則二便不禁,臍腹冷,疝痛。

《標病》:「惡寒戰慄,如喪神守,耳鳴耳聾,嗌腫喉痺諸病, 胕腫疼酸,驚駭,手小指次指不用。」

《實火瀉之》

汗: 麻黃、 柴胡、 葛根、 荊芥、 升麻、 薄荷。

羌活 石膏

吐 瓜蔕 滄鹽 虀汁。

下 大黃、 芒硝。

《虛火補之》

上 人參、 天雄、 桂心。

中 人參 黃芪, 丁香, 木香 草果。 下 附子 桂心, 硫黃 人參, 沉香, 烏藥。

破故紙

《本熱寒之》

上 黃芩。 連翹。 巵子。 知母。 元參。 石膏。

生地黃

中 黃連。 連翹。 生芐。 石膏。

下 「黃蘗。 知母。 生芐。 石膏。 牡丹、 地骨皮。」

《標熱散之》

解表 柴胡 細辛 荊芥 羌活 葛根 石膏 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臟 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嘔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將捕狀,目昏不 眠。」

《標病》:「寒熱往來,痁瘧,胸脅痛,頭額痛,耳痛鳴聾,瘰𤻤, 結核,馬刀,足小指次指不用。」

《實火瀉之》

「瀉膽」: 龍膽、 牛膽、 豬膽、 生蕤仁 生酸棗仁。

黃連 苦茶

《虛火補之》

溫膽: 人參、 細辛、 半夏、 炒蕤仁、 炒酸棗仁。

當歸 地黃

《本熱平之》

降火: 黃芩、 黃連、 芍藥、 連翹、 甘草。

鎮驚 黑鈆。 水銀。

《標熱和之》

《和解》: 柴胡、 芍藥、 黃芩、 半夏、 甘草。

胃屬土,主容受,為水穀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滿腫脹,嘔吐瀉痢,霍亂腹痛,消中 善饑,不消食,傷飲食,胃管當心痛,支兩脅。」

標病:「發熱蒸蒸,身前熱,身前寒,發狂譫語,咽痺,上齒 痛,口眼喎斜,鼻痛,鼽衄,赤齇。」

《胃實瀉之》

濕熱: 大黃、 芒硝。

飲食: 巴豆, 神麴, 山查 阿魏, 硇砂 鬱金。

三稜 輕粉

《胃虛補之》

濕熱: 蒼朮 白朮 半夏 茯苓 橘皮 生薑 寒濕: 乾薑 附子 草果 官桂 丁香。

肉豆蔻 、人參 、黃芪

《本熱寒之》

降火: 石膏、 地黃、 犀角、 黃連。

《標熱解之》

解肌: 升麻、 葛根、 豆豉。

大腸屬金。主變化為傳送之官。

本病:大便閉結,泄痢下血,裡急後重,疽痔脫肛,腸鳴 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