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6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脫。其效如神。乃知方書無空言者。但人不能以意詳 審。則不得盡應耳。

李時珍曰:按李迅論蒜錢灸法云:「癰疽之法,著灸勝 于用藥。緣熱毒中鬲,上下不通,必得毒氣發洩,然後 解散。凡初發一日之內,便用大獨頭蒜,切如小錢,厚 貼頂上灸之,三壯一易,大概以百壯為率,一使瘡不 開大,二使內肉不壞;三瘡口易合,一舉而三得之。但 頭及項以上,切不可用此,恐引氣上,更生大禍也。」又 《史源》記蒜灸之功云:母氏背脾作痒,有赤暈半寸,白 粒如黍,灸二七壯,其赤隨消,信宿有赤流下,長二寸。 舉家歸咎於灸外醫用膏護之,日增一暈,二十二日 橫斜約六七寸,痛楚不勝。或言一尼病此,得灸而愈。 予奔問之,尼云:「劇時昏不知人,但聞范奉議坐守,灸 八百餘壯方甦,約艾一篩。」予亟歸,以炷如銀杏大,灸 十數,殊不覺,乃灸四旁赤處皆痛,每一壯燼,則赤隨 縮入,三十餘壯,赤暈收退。蓋灸遲則初發處肉已壞, 故不痛,直待灸到好肉方痛也。至夜則火焮滿背,瘡 高阜而熱,夜得安寢矣。至曉,如覆一甌,高三四寸,上 有數百小竅,色正黑,調理而安。蓋高阜者,毒外出也; 小竅多,毒不聚也;色正黑。皮肉壞也。非艾火出其毒 於壞肉之裡。則內逼五臟而危矣。庸醫敷貼涼冷消 散之說。何可信哉。

附方

背瘡灸法:「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濕紙貼尋瘡頭,用 大蒜十顆,淡豉半合,乳香一錢,細研,隨瘡頭大小,用 竹片作圈圍定,填藥於內二分厚,著艾灸之。痛灸至 痒,痒灸至痛,以百壯為率,與蒜錢灸法同功。」外科精要 疔腫惡毒:用門白灰一撮羅細,以獨蒜或新蒜薹染 灰擦瘡內,候瘡自然出少汗,再擦,少頃即消散也。雖 發背癰腫,亦可擦之。

五色丹毒無常色,及發足踝者,擣蒜厚傅,乾即易之。 肘後方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 部,氣立通也。外臺祕要

乾濕霍亂轉筋:用大蒜擣塗足心,立愈。永類鈐方 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 從便漩而下,數日即愈。象山民人患水腫,一卜者傳 此,用之有效。仇遠稗史

山嵐瘴氣。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頃腹鳴。或吐 血。或大便泄。即愈。攝生妙用方

瘧疾寒熱:《肘後》:「用獨頭蒜炭上燒之,酒服方寸匕。」 《簡便方》:用桃仁半片,放內關穴上,將獨蒜擣爛罨之 縛住,男左女右即止。鄰嫗用此治人屢效。 《普濟方》: 「端午日取獨頭蒜煨熟,入礬紅等分,擣丸芡子大。每 白湯嚼下一丸。」

寒瘧冷痢:端午日以獨頭蒜十箇,黃丹二錢,擣丸梧 子大,每服九丸,長流水下,甚妙。普濟方

泄瀉暴痢:大蒜擣貼兩足心,亦可貼臍中。千金方 《下痢禁口》及小兒泄痢方並同上。

腸毒下血:「蒜連丸」:用獨蒜煨擣,和黃連末為丸,日日 米湯服之。濟生方

暴下血病:用葫五七枚,去皮研膏,入豆豉擣丸梧子 大,每米飲下五六十丸,無不愈者。本草衍義

鼻血不止,服藥不應,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錢大 餅子,厚一豆許。左鼻血出,貼左足心。右鼻血出,貼右 足心。兩鼻俱出,俱貼之,立瘥。簡要濟眾方

血逆心痛:生蒜擣汁服二升,即愈。肘后方

鬼疰,腹痛不可忍者:獨頭蒜一枚,香墨如棗大,擣和 醬汁一合,頓服。永類鈐方

心腹冷痛法醋浸至二三年,蒜食至數顆,其效如神。 李時珍灝湖集簡方

夜啼腹痛面青,冷證也。用大蒜一枚,煨研日乾,乳香 五分,擣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危氏得效方 寒濕氣痛,「端午日收,獨蒜同辰粉擣塗之。」唐珤經驗方 鬼毒風氣:獨頭蒜一枚,和雄黃杏仁研為丸,空腹飲 下三丸,靜坐少時,當下毛出,即安。孟詵食療本草 狗咽氣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用獨頭蒜二枚,削去 兩頭,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候口中膿血出,立 效。聖惠方

喉痹腫痛:大蒜塞耳鼻中,日二易之。肘后方

魚骨哽咽:獨頭蒜塞鼻中自出。千便良方

牙齒疼痛:獨頭蒜煨熟,切熨痛處,轉易之。亦主蟲痛。 外臺祕要

眉毛動搖,目不能交睫,喚之不應,但能飲食。用蒜三 兩,杵汁調酒飲,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腦瀉鼻淵,大蒜切片貼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頭風苦痛:《易簡方》:用大蒜研汁,㗜鼻中。 《聖濟錄》:「用 大蒜七箇去皮,先燒紅地,以蒜逐箇于地上磨成膏 子,卻以僵蠶一兩,去頭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 氣,只取蠶研末,㗜入鼻內,口中含水,甚效。」 小兒驚風:《總錄》方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