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6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等分為末,水調貼手心,仍以燈心焠手足心及肩 膊、眉心、鼻心,即醒也。王日新小兒方

蒜部藝文

頃在嶠南,其人好食檳榔,合蠣灰、蔞藤食之,輒昏然,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膿血可厭。今來蜀道,又為食蒜者所薰。《戲題 宋范成大》

旅食諳殊俗,堆盤駭異聞。南餐灰薦蠣,巴饌菜先葷。 幸脫蔞藤醉,還遭胡蒜薰。絲蓴鄉味好,歸夢水連雲。

蒜部紀事

《爾雅》孫炎正義:「黃帝登蒚山,遭蕕芋毒,得蒜嚙食乃 解,遂收植之,能殺腥羶蟲魚之毒。」

《後漢書周黃徐姜傳序》:「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 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 蒜,受而不食。」

《東觀漢記》:「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園小麥、胡蒜悉付 從事,無所留。」

《袁子正書袁子》曰:吾嘗與陳子息於鄴東門外,見一 老父方坐而食,其子投之蒜,食必有餘,欲棄則惜,欲 持去則暑,遂盡食。於是太辛螫其腸胃,兩目盡赤。陳 子笑之。吾謂曰:「子之家中牛羊數千而不敢食,天暑 有暍死者而後食之,病子之軀,亦猶是也。」

《魏志華佗傳》:「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虀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 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 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 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王隱《晉書》:「郄詵母病,苦車,及亡,不欲車載,乃養雞種 蒜,得馬八匹,輿棺至冢。」

晉四王起事,成都王穎奉惠帝還洛陽道中,於客舍 作食,宮人持斗餘粳米飯,以供至尊,大蒜鹽豉。到獲 嘉,市麤米飯,瓦盂盛之,天子噉兩盂,燥蒜數枚,鹽豉 而已。

《南齊書張融傳》:「融為司徒從事中郎。豫章王大會賓 僚,融食炙,始行畢,行炙人便去。融欲求鹽蒜,口終不 言,方搖食指,半日乃息。」

《唐書宗楚客傳》:楚客諷趙延禧陳符命以媚帝,曰:「去 六月九日,內出瑞蒜也。」

《因話錄》:裴晉公不喜服食,每語人曰:「雞豬魚蒜,遇著 即食。」

《清異錄》:「蒜,五代宮中呼麝香草。」

《圖經》:「京口有蒜山,多生大蒜。」

蒜部雜錄

《抱朴子》:「薺、麥、大蒜,仲夏而枯。」

《顏氏家訓》《三輔決錄》云:「前隊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 共一筩。」果當作「魏顆」之顆,北土通呼物一由改為一 顆,蒜顆是俗間常語耳,故陳思王《鷂雀賦》曰:「頭如蒜 顆,目似花椒。」江南但呼為「蒜符」,不知謂為顆,學士相 承讀為裹結之裹,言鹽與蒜共包一裹,內筩中耳。《正 史削繁音義》又音蒜顆為苦戈反,皆失也。

《齊民要術》《說文》曰:「菜之美者,雲夢之蔒菜。」

《種樹書》:種花藥處栽數株蒜,遇麝香則不損。

《物類相感志》:「食蒜,令口中不臭。用生薑、棗子同食 香圓去蒂,以大蒜搗爛醢蒂上,則滿室香,更以濕紙 圍蓋上。」

《吳下田家志》:「種蒜宜戊辰、辛未、戊申、丙子、壬辰、癸巳、 辛丑。」

蒜部外編

《蓮社高賢傳》:曇翼入秦望山,誦《法華經》十有二年,感 普賢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攜筠籠一白豕、大蒜兩 根,至師前託宿。夜半呼腹疼,告師摩按,師辭以持戒, 不應。手觸,乃布裹錫杖,遙為按之。翌日,女以采服化 祥雲,豕變白象,蒜化雙蓮,凌空而上。謂師曰:「我普賢 菩薩,特來相試。」

《冤報記》:梁廬陵王蕭績在荊州時,常遣從事量括民 田,南陽樂孟卿亦充一使。公府舍人韋破鹵遣試,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