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6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草綱目》

苦菜釋名

李時珍曰:苦荼以味名也。經歷冬春,故曰游冬。許氏 《說文》:「苣作𦼫,吳人呼為苦蕒」,其義未詳。《嘉祐本草》言 嶺南吳人植苣供饌,名苦苣,而又重出苦苣及苦蕒 條,今並併之。

集解

《別錄》曰:「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 三日采,陰乾。」

《桐君藥錄》曰:「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從葉出,莖直, 花黃。八月實黑,實落,根復生,冬不枯。」

蘇恭曰:《爾雅》云:「荼,苦菜也。」《易通卦驗元圖》云:「苦菜生 于寒秋,經冬歷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 細,斷之有白汁,花黃似菊,所在有之。」其說與桐君略 同。苦俗亦名苦菜,非此荼也。 韓保昇曰:「春花夏實,至秋復生。花而不實,經冬不凋。」 寇宗奭曰:「此《月令》四月小滿節後,苦菜秀者也。四方 皆有,在北道者,則冬方凋。生南方者,冬夏常青,葉如 苦苣而狹,綠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味苦。花似野菊, 春、夏、秋皆旋開。」

李時珍曰: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 也。春初生苗,有赤莖、白莖二種。其莖中空而脆,折之 有白汁。胼葉似花蘿蔔菜葉而色綠帶碧,上葉抱莖, 梢葉似鸛嘴,每葉分叉攛挺,如穿葉狀。開黃花如初 綻野菊,一花結子,一叢如茼蒿子及鸛虱子。花罷則 收斂,子上有白毛茸茸,隨風飄揚,落處即生。

陳士良曰:「蠶蛾出時,不可折取,令蛾子青爛,蠶婦亦 忌食之。然野苣若五、六回拗後,味反甘滑,勝于家苦 蕒也。」

正誤

陶弘景曰:「苦菜,疑即茗也。茗一名荼,凌冬不凋,作飲 能令人不眠。」

蘇恭曰:《詩》云:「誰謂荼苦」,即苦菜異名也。陶氏謂荼為 茗,茗乃木類。《爾雅釋草》云:「荼,苦菜也。」音途。《釋木》云:「檟, 苦荼也。」音遲遐切。二物全別,不得比例,陶說誤矣。

菜氣味

苦寒無毒。

張機曰:「野苣不可共蜜食,令人作肉痔。」

李時珍曰:「脾胃虛寒人,不可食。」

主治

《本經》曰:「五臟邪氣厭。」伏也穀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 少臥。輕身耐老。

《別錄》曰:「腸澼渴熱,中疾,惡瘡。久服耐饑寒,豪氣,不老。」 《嘉祐》曰:「調十二經脈。霍亂後,胃氣煩逆。久服強力,雖 冷甚益人。」

陳藏器曰:「擣汁飲除面目及舌下黃,其白汁塗丁腫 拔根滴癰上立潰。」

《衍義》曰:「點瘊子自落。」

《大明》曰:「傅蛇咬。」

汪機曰:「明目,主諸痢。」

李時珍曰:「血淋痔瘻。」

發明

寇宗奭曰:「苦苣擣汁,傅丁瘡殊驗。青苗陰乾,以備冬 月。為末,水調傅之。」

李時珍曰:「按:《洞天保生錄》云:『夏三月宜食苦蕒,能益 心和血通氣也』。」又陸文量《菜園雜記》云:「凡病痔者,宜 用苦苣菜或鮮或乾,煮至熟爛,連湯置器中,橫安一 板坐之,先熏後洗,冷即止。日洗數次,屢用有效。」

根主治

《嘉祐》曰:「赤白痢及骨蒸,並煮服之。」

李時珍曰:「治血淋。利小便。」

花子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寇宗奭曰:「去中熱,安心神。」

《汪穎》曰:「黃疸疾,連花子研細二錢,水煎服,日二次,良。」

附方

血淋尿血:苦蕒菜一把,酒水各半煎服。資生經 血脈不調:苦蕒菜曬乾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衛生易簡 方

喉痹腫痛:野苦蕒擣汁半盞,以燈心浸湯,捻汁半盞, 和勻服。普濟方

對口惡瘡:野苦蕒擂汁一鍾,入薑汁一匙,和酒服,以 渣傅一二次即愈。唐珤經驗方 中沙虱毒沙虱在水中,人澡浴則著人身,鑽入皮裡, 初得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摩之痛如刺,三日後寒 熱發瘡,毒若入骨,殺人。嶺南多此,即以茅葉刮去,以 苦菜汁塗之,佳。肘後方

壺蜂叮螫苦,蕒汁塗之良。摘元方

水苦蕒集解

《蘇頌》曰:「水苦蕒,生宜州溪澗側。葉似苦蕒而厚,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