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2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久痢休息:「熟附子半兩研末,雞子白二枚,搗和丸梧 子大,傾入沸湯煮數沸,漉出,作兩服,米飲下。」聖濟總錄 下痢欬逆,脈沈陰寒者,退陰散主之。陳自明云:「一人 病此不止,服此兩服而愈。」方見前陰毒傷寒下。 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熟附子去皮,枯白礬一兩,為 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又方:熟附子一枚去皮,生薑 三錢五分,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並聖惠方 陽虛吐血:「生地黃一斤搗汁,入酒少許,以熟附子一 兩半,去皮臍切片入汁內,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 入山藥三兩研末,以膏和搗,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 下三十丸。昔葛察判妻苦此疾,百藥皆試,得此而愈, 屢發屢效。余居士選奇方

溲數白濁,熟附子為末,每服二錢,薑三片,水一盞,煎 六分,溫服。普濟方

虛火背熱虛火上行,背內熱如火炙者,附子末津調, 塗涌泉穴。摘元方

經水不調,血臟冷痛,此方平易捷徑。熟附子去皮,當 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普濟方

斷產下胎。生附子為末。淳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 小品方

折踠損傷:「卓氏膏」:用大附子四枚,生切,以豬脂一斤, 三年苦醋同漬三宿,取脂煎三上三下,日摩傅之。深師 方

癰疽腫毒:「川烏頭炒、黃蘗炒各一兩,為末,唾調塗之, 留頭,乾則以米泔潤之。」同上

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大附子以水 浸透,切作大片,厚三分,安瘡口上,以艾灸之,隔數日 一灸,灸至五七次,仍服內托藥,自然肌肉長滿。研末 作餅子亦可。薛己外科心法

癰疽弩肉如眼不斂,諸藥不治,此法妙極。附子削如 棋子大,以唾粘貼上,用艾火灸之,附子焦,復唾濕再 灸,令熱氣徹內,即瘥。千金方

癰疽肉突:「烏頭五枚,濃醋三升,漬三日,洗之,日夜三 四度。」古今錄驗

丁瘡腫痛:醋和附子末塗之,乾再上。千金方

久生疥癬川烏頭生切,以水煎洗,甚驗。聖惠方 手足凍裂:附子去皮為末,以水麪調塗之,良。談埜翁試驗方 足釘怪疾:兩足心凸腫,上生黑豆,瘡硬如釘,脛骨生 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冷熱相 吞,用炮川烏頭末傅之,內服韭子湯。夏氏奇疾方 風厥癲癇,凡中風痰厥,癲癇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 急,上視搐搦,並宜碧霞丹主之。烏頭尖、附子尖、蠍稍 各七十個,石綠研九度,飛過十兩為末,麪糊丸芡子 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盞化下,更服溫酒半合,須臾 吐出痰涎為妙。小兒驚癇,加白僵蠶等分。和劑局方 臍風撮口:生川烏尖三箇,全足蜈蚣半條酒浸炙,麝 香少許為末。以少許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湯灌一字。 永類方

木舌腫脹,川烏尖、巴豆研細,醋調塗刷。集簡方 牙痛難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蠍各七箇,生研為末點 之。永類方

奔豚疝氣作痛,或陰囊腫痛,《去鈴丸》:用生川烏尖七 箇,巴豆七枚,去皮油為末,糕糊丸梧子大,朱砂、麝香 為衣。每服二丸,空心冷酒或冷鹽湯下,三兩日一服, 不可多。澹寮方

割甲成瘡,連年不愈:「川烏頭尖、黃蘗等分為末,洗了 貼之,以愈為度。」古今錄驗

老幼口瘡:「烏頭尖一箇,天南星一箇,研末,薑汁和塗 足心」,男左女右,不過二三次即愈。

白附子集解

《別錄》曰:「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

陶弘景曰:「此物久絕,無復真者。」

蘇恭曰:「本出高麗,今出涼州以西,蜀郡不復有。生砂 磧下濕地,獨莖似鼠尾草,細葉周匝,生於穗間。根形 似天雄。」

李珣曰:徐表《南州異物記》云:「生東海、新羅國及遼東。」 苗與附子相似。

李時珍曰:「根正如草烏頭之小者。長寸許。乾者皺文 有節。」

氣味

辛甘大溫,有小毒。

韓保昇曰:「甘、辛,溫。」

《大明》曰:「無毒。」

李珣曰:「小毒。」入藥炮用。

李杲曰:「純陽引藥勢上行。」

主治

《別錄》曰:「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

《大明》曰:「中風失音,一切冷風氣,面皯瘢疵。」

《李珣》曰:「諸風冷氣,足弱無力,疥癬風瘡,陰下濕癢,頭 面痕入面脂用。」

王好古曰。補肝風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