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2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天雄部彙考

  本草綱目天雄

 天雄部紀事

 天雄部雜錄

 烏頭部彙考

  詩經大雅綿

  爾雅釋草

  東坡雜記天麻煎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羅願爾雅翼烏喙

  本草綱目烏頭

 烏頭部紀事

 烏頭部雜錄

草木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天雄部彙考

釋名

白幕:本經    天雄。本經

天錐。李時珍

圖見附子部

《本草綱目》。

天雄釋名

李時珍曰:天雄乃種附子而生出,或變出,其形長而 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長而尖者,謂之「天錐」,象形也。

集解

《別錄》曰:「天雄,生少室山谷。二月采根,陰乾。」

陶弘景曰:「今采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而長,乃 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出建平,故謂之 三建。今宜都佷山者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謂為 東建,氣力小弱不相似,故曰:『西水猶勝東白也。其用 灰殺之,時有水強者,不佳』。」

蘇恭曰:「天雄、附子、烏頭,並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 餘處縱有,力弱不相似。」陶以三物俱出建平,故名之 者,非也。烏頭,苗名,菫,音蘄。《爾雅》云:「芨,堇草」是也。今訛 堇為建,遂以建平譯之矣。

陳承曰:天雄諸說悉備,但始種而不生附子、側子,經 年獨長大者是也。蜀人種之,尤忌生此以為不利,如 養蠶而成白殭之意。

李時珍曰:天雄有二種:一種是蜀人種附子而生出 長者;或種附子而盡變成長者,即如種芋形狀不一 之類;一種是他處草烏頭之類自生成者。故《別錄》註 烏喙云:「長三寸已上者,為天雄」是也。入藥須用蜀產 曾經釀制者。或云須重二兩半,有象眼者乃佳。餘見 附子下。

修治

雷斆曰:「宜炮皺,去皮、尖、底用,或陰制,如附子法亦得。」 大明曰:「凡丸散,炮去皮用。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 李時珍曰:「熟用一法:每十兩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 炭半秤,鍛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乾,乘熱入天雄 在內,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臍用之。」

氣味

辛溫,有大毒。

《別錄》曰:「甘,大溫。」

甄權曰:「大熱,宜乾薑制之。」

徐之才曰:「遠志為之使。惡腐婢。忌豉汁。」

主治

《本經》曰:「大風寒濕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 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別錄》曰: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聚,關節重,不能 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 掌禹錫曰:「按《淮南子》云:天雄,雄雞,志氣益。」注云:「取天 雄一枚,納雄雞腸中搗食之,令人勇。」

甄權曰:「治風痰冷痺,軟腳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 蟲毒。」

大明曰:「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陽道,暖水臟,補腰膝,益 精明目,通九竅,利肌膚,調血脈,四肢不遂,下胸隔水, 破痃癖癰結,排膿止痛,續骨,消瘀血,背脊傴僂,霍亂 轉筋,發汗,止陰汗,炮食,治喉痺。」

發明

寇宗奭曰:「補虛寒須用附子;風家多用天雄,亦取其 大者。以其尖角多熱,性不肯就下,故取其敷散也。」 張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補上焦之陽虛。」

朱震亨曰:天雄、烏頭,氣壯形偉,可為下部之佐。 李時珍曰:烏附、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 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肺之分,當用 參、芪,不當用天雄也。且烏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 者,其氣下行,其臍乃向上生苗之處。寇宗奭言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