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圖
《爾雅》
釋草
《連異翹》。
〈註〉一名連苕,又名「連草。」《本草》云。〈疏〉連,一名異翹,郭云「一名連苕,又名連草,《本草》云」者,案:今《本草》:「連翹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不同者,所見本異也。《唐本》註云:「此物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濕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其小翹生岡原之上,葉、華、實皆似大翹而小細耳」是也。
《徐光啟農政全書》
連翹考
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爾 雅》謂之「連」,一名連苕。生太山山谷,及河中、江寧、澤、潤、 淄、兗、鼎、岳、利州、南康皆有之,今密縣梁家衝山谷中 亦有。科苗高三、四尺,莖稈赤色,葉如榆,葉大面光,色 青黃,邊微細鋸齒,又似金銀花,葉微尖𧣪,開花黃色 可愛,結房狀如山梔子,蒴微匾而無稜,瓣,蒴中有子, 如雀舌樣極小。其子折之片片相比如翹,以此得名。 味苦性平無毒。葉亦味苦。
救饑
採嫩葉,煠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連翹釋名
蘇恭曰:「其實似蓮,作房,翹出眾草,故名。」
寇宗奭曰:「連翹亦不翹,出眾草,太山山谷間甚多。其 子折之,片片相比如翹,應以此得名耳。」
李時珍曰:按:《爾雅》云:「連,異翹。」則是本名連,又名異翹, 人因合稱為連翹矣。連軺,亦作連苕,即《本經》下品翹 根是也。唐蘇恭修《本草》退入有名未用中,今併為一 旱蓮,乃小翹,人以為鱧腸者,故同名。
集解
《別錄》曰:「連翹,生太山山谷。八月采,陰乾。」
陶弘景曰:「處處有之,今用莖連花實。」
蘇恭曰:「此物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生下濕地,葉狹 長如水蘇,花黃可愛,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 出眾草。其小翹生岡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 細,山南人並用之。今長安惟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 蘇頌曰:「今近汴京及河中、江寧、潤、淄、澤、兗、鼎、岳、利諸 州,南康軍皆有之。有大小二種。大翹生下濕地,或山」 岡上,青葉狹長,如榆葉、水蘇輩。莖赤色,高三四尺,獨 莖稍間,開花黃色。秋結實似蓮,內作房瓣,根黃如蒿 根。八月采房,其小翹生岡原之上,花、葉、實皆似大翹 而細。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纔高一二尺,花亦黃, 實房黃黑,內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蓮。南人用花葉。 今《南方醫家說》云:「連翹有兩種,一種似椿實之未開 者,殼小堅而外完,無跗萼,剖之則中解,氣甚芳馥,其 實纔乾,振之皆落,不著莖也。一種乃如菡萏,殼柔,外 有跗萼,抱之而無解脈,亦無香氣,乾之雖久,著莖不 脫」,此甚相異。此種江南下澤間極多,如椿實者,乃自 蜀中來入用,勝似江南者。據《本草》則亦產蜀中者為 勝,然未見其莖葉也。
氣味
苦平無毒。
張元素曰:「性涼味苦,氣味俱薄,輕清而浮,升也,陽也。 手搓用之。」
王好古曰:「陰中陽也。入手足少陽、手陽明經,又入手 少陰經。」
李時珍曰:「微苦、辛。」
主治
《本經》曰:「寒熱,鼠瘻,瘰𤻤,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別錄》曰:「去白蟲。」
甄權曰:「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
大明曰:「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
《李杲》曰:「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
朱震亨曰。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中部血證。以為使。 王好古曰。治耳聾渾渾焞焞。
李時珍曰:「莖葉主心肺積熱。」
發明
張元素曰:「連翹之用有三:瀉心經客熱,一也;去上焦 諸熱,二也;為瘡家聖藥,三也。」
李杲曰:「《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此,乃結者散之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