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桔梗圖

桔梗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桔梗考》

一名「利如」,一名「房圖」,一名「白藥」,一名梗草,一名薺苨。 生嵩高山谷,及冤句、和州、解州,今鈞州密縣山野亦 有之。根如手指大,黃白色。春生苗,莖高尺餘。葉似杏 葉而長,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開花紫碧色, 頗似牽牛花。秋後結子,葉名「隱忍。」其根有心,無心者, 乃薺苨也。根葉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一云味苦,性 平,無毒。節皮為之使。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 膏,療傷寒。畏白芨、龍眼、龍膽。

救饑

採嫩葉,煠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淨,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桔梗釋名

李時珍曰:此草之根結實而梗直,故名。「《吳普本草》一 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圖。」方書並無見,蓋亦廋詞 爾。桔梗、薺苨乃一類,有甜、苦二種。故《本經》桔梗一名 薺苨。而今俗呼薺苨為甜桔梗也。至《別錄》始出薺苨 條,分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當以《別錄》為是。

集解

《別錄》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月采根,暴乾。」 《吳普》曰:「葉如薺苨,莖如筆管,紫赤色。二月生苗。 陶弘景曰:『近道處處有。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 療蠱毒,甚驗。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能解 藥毒,可亂人參,葉甚相似。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 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耳』。」

蘇恭曰:「薺苨、桔梗,葉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 一莖直上,葉既相亂,惟以根有心為別耳。」

蘇頌曰:「今在處有之。根如指大,黃白色。春生苗,莖高 尺餘。葉似杏葉而長,隨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 食。夏開小花,紫碧色,頗似牽牛花。秋後結子。八月采 根。其根有心,若無心者為薺苨,關中所出。桔梗根黃, 皮似蜀葵。根莖細,青色。葉小青色,似菊葉也。」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澀不 堪。凡用桔梗,須去頭上尖硬二、三分已來,并兩旁附 枝,放塊砧上細剉,用生百合搗膏,投水中浸一伏時, 濾出,緩火熬令乾用。每桔梗四兩,用百合二兩五錢。」 李時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 用。」

氣味

辛微溫,有小毒。

《吳普》曰:「《神農》《醫和》:苦,無毒;黃帝、扁鵲:辛,鹹;岐伯、雷公: 甘,無毒;李當之:大寒。」

甄權曰:「苦、辛。」

李時珍曰:「當以苦、辛、平為是。」

徐之才曰:節皮為之使。畏白芨、龍膽草。忌豬肉。得牡 蠣、遠志療恚怒。得滑石、石膏療傷寒。白粥解其薟味。 李時珍曰:「伏砒。」徐之才所云節皮,不知何物也。

主治

《本經》曰:「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別錄》曰:『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 療咽喉痛,下蠱毒』。」

甄權曰:「治下痢,破血積氣,消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 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

大明曰:「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補五勞,養 氣,除邪辟溫,破癥瘕,肺癰,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 張元素曰:「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 氣及痛,除鼻塞。」

《李杲》曰:「治寒嘔。」

李時珍曰:「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痛。」

發明

王好古曰:「桔梗氣微溫,味苦、辛,味厚氣輕,陽中之陰, 升也。入手太陰肺經氣分及足少陰經。」

張元素曰:「桔梗清肺氣,利咽喉,其色白,故為肺部引 經,與甘草同行,為舟楫之劑。如大黃,苦泄峻下之藥, 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須用辛甘之劑升之。譬 如鐵石入江,非舟楫不載,所以諸藥有此一味,不能 下沈也。」

李時珍曰:「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枳 殼,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論》治寒實結 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消穀破積也。又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