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草綱目》

甘遂釋名

李時珍曰:「諸名義多未詳。」

集解

《別錄》曰:「甘遂,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陰乾。」

《吳普》曰:「八月采。」

陶弘景曰:「《中山》在代郡,第一本出太山。江東比來用 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勝,白皮者。都下亦有名草, 甘遂殊惡,蓋贗偽者也。」

蘇恭曰:「甘遂苗似澤漆,其根皮赤肉白,作連珠實重 者良。草甘遂乃是蚤休,療體全別,苗亦不同,俗名重 臺。葉似鬼臼、蓖麻,根皮白色。」

《大明》曰:「西京者上,汴、滄、吳者次之。形似和皮甘草節。」 蘇頌曰:「今陝西、江東亦有之。苗似澤漆,莖短小,而葉 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大如指頭。」

根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去莖,於槐砧上細剉,用生甘草湯、薺」 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乃漉出,用東 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漉出,於土器中熬脆用 之。

李時珍曰:「今人多以麪煨熟,用,以去其毒。」

氣味

苦寒有毒。

《別錄》曰:「甘,大寒。」

《吳普》曰:「神農、桐君:苦,有毒;岐伯、雷公:甘,有毒。」

張元素曰:「純陽也。」

徐之才曰:「瓜蔕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

主治

《本經》曰:「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 積聚,利水糓道。 《別錄》曰:『下五水,散膀胱多熱,皮中痞,熱氣腫滿』。」 甄權曰:「能瀉十二種水疾,去痰水。」

李時珍曰:「瀉腎經及隧道水濕,腳氣,陰囊腫墜,痰迷 癲癇,噎膈痞塞。」

發明

寇宗奭曰:「此藥專於行水,攻決為用。」

張元素曰:「味苦,氣寒。苦性泄寒勝熱,直達水氣所結 之處,乃泄水之聖藥。水結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 大陷胸湯用之。但有毒,不可輕用。」

李時珍曰:「腎主水,凝則為痰飲,溢則為腫脹。甘遂能 泄腎經濕氣,治痰之本也。不可過服,但中病則止可 也。張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 功也。」劉河間《保命集》云:「凡水腫,服藥未全消者,以甘 遂末塗腹遶臍令滿,內服甘草水,其腫便去。」又王璆 《百一選方》云:「腳氣上攻,結成腫核,及一切腫毒,用甘」 遂末,水調傅腫處,即濃煎甘草汁服,其腫即散。二物 相反,而感應如此。《清流》韓詠病腳疾,用此一服,病去 八九,再服而愈也。

附方

水腫腹滿:「甘遂炒二錢二分,黑牽牛一兩半,為末,水 煎,時時呷之。」普濟方

膜外水氣「甘遂末、大麥麪各半兩,水和作餅,燒熟食 之,取利。」聖濟總錄

身面洪腫:甘遂二錢,生研為末,以豶豬腎一枚,分為 七臠,入末在內,濕紙包煨令熟食之,日一服,至四五 服,當覺腹鳴,小便利,是其效也。肘後方

腎水流注,腿膝攣急,四肢腫痛,即上方加木香四錢, 每用二錢,煨熟,溫酒嚼下,當利黃水為驗。衛樂院方 正水脹急,大小不利,欲死: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胭脂 坏子十文,研勻,每以一錢,白麪四兩,水和作碁子大, 水煮令浮,淡食之,大小便利後,用平胃散加熟附子, 每以二錢煎服。普濟方

小兒疳:水珠子、甘遂、炒、青橘皮等分為末。三歲用一 錢,以麥芽湯下,以利為度。忌酸鹽三五日,名「水寶散。」 總微論

水蠱喘脹:甘遂、大戟各一兩,慢火炙研,每服一字,水 半盞,煎三五沸服,不過十服。聖濟錄

水腫喘急,大小便不通,十棗丸:用甘遂、大戟、芫花等 分為末,以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侵晨熱湯 下,利去黃水為度,否則次午再服。三因方

妊娠腫滿氣急,小腹滿,大小便不利,已服豬苓散不 瘥者,用太山赤皮甘遂二兩,搗篩,白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得微下,仍服豬苓散,不下再服之。豬苓 散見豬苓下。小品方

心下留飲堅滿,脈伏,其人欲自利,反快,甘遂半夏湯: 用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箇,以水一升,煮半升,去 渣,入芍藥五枚,甘草一節,水二升,煮半升,去渣,以蜜 半升,同煎八合,頓服取利。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腳氣腫痛,腎臟風氣攻注,下部瘡癢:「甘遂半兩,木鱉 子仁四個為末,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用藥四錢 摻在內,濕紙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飲下。」服後便伸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