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本經》須用,能逐濕。」

《蘇頌》曰:「古今方用,治風熱瘡疹最多。」

寇宗奭曰:「沈存中《筆談》載其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 一將佐曰:『此乃病齒數年,用苦參揩齒,其氣味入齒, 傷腎所致也。後有太常少卿舒昭亮,亦用苦參揩齒, 歲久亦病腰。自後悉不用之,腰疾皆愈』。」此皆方書不 載者。

朱震亨曰:「苦參能峻補陰氣,或得之而至腰重者,因 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之謂也。」其治大風有功,況 風熱細疹乎。

李時珍曰: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苦參、黃蘗之苦 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溫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 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 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素 問》云: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 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註云:「入肝為溫,入心為」 熱,入肺為清,入腎為寒,入脾為至陰。而兼四氣,皆為 增其味而益其氣,各從本臟之氣。故久服黃連、苦參 而反熱者,此其類也。氣增不已,則臟氣有偏勝,偏勝 則臟有偏絕,故有暴夭。是以藥不具五味,不備四氣, 而久服之,雖且獲勝,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 耳。張從正亦云:「凡藥皆毒也,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 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臟,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 藥皆然,學者當觸類而長之可也。至於飲食亦然。又 按《史記》云:「太倉公、淳于意醫齊大夫,病齲齒,灸左手 陽明脈,以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其風,五六日愈。」此 亦取其去風氣濕熱殺蟲之義。

十月收采。

實氣味

同根。

實主治

蘇恭曰:「久服輕身不老,明目。餌如槐子法,有驗。」

附方

熱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殺人:苦參末,蜜丸梧子大。每 服十丸,薄荷湯下。亦可為末二錢,水煎服。千金方 《傷寒結胸》,天行病,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苦參一兩, 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飲之,取吐即愈。天行毒病, 非苦參、醋藥不解,及溫覆取汗,良。外臺祕要

穀疸,食勞頭旋,心怫鬱不安而發黃,由失饑太食,胃 氣沖薰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為末,牛膽丸梧子 大,生大麥苗汁服五丸,日三服。肘後方

小兒身熱:苦參煎湯浴之,良。外臺祕要

毒熱足腫,作痛欲脫者。苦參煮酒漬之。姚僧坦集驗方 夢遺食減白色:「苦參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為 末,用雄豬肚一具,洗淨,砂罐煮爛,石臼擣和藥,乾則 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湯下,日三服。久服身 肥食進,而夢遺立止。劉松石保壽堂方

小腹熱痛,青黑或赤色,不能喘者,苦參一兩,醋一升 半,煎八合,分二服。張傑子母祕錄

中惡心痛: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 肘後方

飲食中魚肉菜等毒。上方煎服,取吐即愈。梅師方 血痢不止:苦參炒焦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 米飲下。孫氏仁存堂方

大腸脫肛: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之,以木 賊末傅之。醫方摘要

妊娠尿難:方見「貝母」下。

產後露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頭不痛者, 用苦參二兩,黃芩一兩,生地黃四兩,水八升,煎二升, 分數服。

齒縫出血:苦參一兩,枯礬一錢,為末,日三揩之,立驗。 普濟方

齲齒風痛:方見《發明》下。

鼻瘡膿臭,有蟲也。苦參、枯礬一兩,生地黃汁三合,水 二盞,煎三合,少少滴之。普濟方

肺熱生瘡逼身皆是。用苦參末,粟米飲丸梧子大。每 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御藥院方

遍身風疹痹,痛不可忍,胸項臍腹及近隱皆然者,亦 多涎痰,夜不得睡用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 揉濾取汁,石器熬成膏,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後溫水服,次日便愈。寇宗奭衍義

大風癩疾。蘇頌曰:「用苦參五兩,切,以好酒三斗,漬三 十日。每飲一合,日三服,常服不絕。若覺痹即瘥。」張子 和《儒門事親》:「用苦參末二兩,以豬肚盛之,縫合煮熟, 取出去藥,先餓一日,次早先飲新水一盞,將豬肚食 之。如吐再食,待一、二時,以肉湯調無憂散五七錢服, 取出大小蟲一二萬為效。後以不蛀皂角一斤,去皮、 子,煮汁,入苦參末調糊下。何首烏末二兩,防風末一 兩半,當歸末一兩,芍藥末五錢,人參末三錢,丸梧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荼下,日三服。仍用麻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