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抽莖有毛,開白花,甚繁結細實。其無花實者,名地 膽草。」汁苦如膽也。處處濕地有之,入爐火家用。
苗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別錄》曰:「面目通身漆瘡,燒灰傅之,亦可生食。」
陶弘景曰:「燒灰,療金瘡甚驗。」
《大明》曰:「治丹毒。」
《汪穎》曰:「煎湯洗痔甚驗。」
李時珍曰:「下氣解熱。」
苦蘵部彙考
釋名
敗醬。〈本經〉 鹿腸。〈本經〉
鹿首。〈別錄〉 馬草:〈別錄〉
澤敗。〈別錄〉 苦菜:〈綱目〉
《苦蘵》。〈綱目〉
苦蘵圖
《本草綱目》
敗醬釋名
陶弘景曰:「根作陳敗豆醬氣,故以為名。」
李時珍曰:「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 醬氣,故又名苦菜,與苦蕒、龍葵同名,亦名苦蘵,與酸 醬同名,苗形則不同也。」
集解
《別錄》曰:「敗醬,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暴乾。」
陶弘景曰:「出近道。葉似豨薟。根形如柴胡。」
蘇恭曰:「此藥不出近道,多生岡嶺間。葉似水莨及薇。」 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 《蘇頌》曰:「江東亦有之。狀如蘇恭所說。」
李時珍曰:「處處原野有之,俗名苦菜,野人食之,江東 人每采收儲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初時葉布地生, 似菘菜葉而狹長,有鋸齒,綠色,面深背淺。夏秋莖高 二、三尺,而柔弱,數寸一節,節間生葉,四散如繖,顛頂 開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狀。結小實成簇。其根 白紫,頗似柴胡。《吳普》言其根似桔梗。陳自明言其根 似蛇苺根者,皆不然。」
根修治
《雷斆》曰:「凡收得便粗杵,入甘草葉相拌對蒸,從巳至 未,去甘草葉,焙乾用。」
根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鹹,微寒。」
甄權曰:「辛、苦,微寒。」
《大明》曰:「酸。」
李時珍曰:「微苦,帶甘。」
主治
《本經》曰:「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別錄》曰:「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痛。」
甄權曰:「治毒風𤸷痺,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產後 諸病,止腹痛,餘疹煩渴。」
《大明》曰:「治血氣心腹痛,破癥結,催生落胞,血運,鼻衂, 吐血,赤白帶下。亦眼障膜,弩肉聤耳,瘡癤疥癬,丹毒, 排膿補瘻。」
發明
李時珍曰:「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善排膿破血, 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 後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
附方
腹癰有膿,薏苡仁附子敗醬湯:用薏苡仁十分,附子 二分,敗醬五分,搗為末,每以方寸匕,水二升,煎一升, 頓服,小便當下即愈。〈張仲景金匱玉函〉
「產後惡露七八日不止」:敗醬、當歸各六分,續斷、芍藥 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水二升, 煮取八合,空心服。〈外臺祕要〉
產後腰痛,乃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者:敗醬、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