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色味細辯之。葉似小葵,柔莖細根直而色紫,味極辛 者,細辛也。葉似馬蹄,莖微粗,根曲而黃白色,味亦辛 者,杜衡也。一莖直上,莖端生葉如繖。根似細辛,微粗 直而黃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郵也。似鬼督郵而色 黑者,及己也。葉似小桑,根似細辛,微粗長而黃色,味 辛而有臊氣者,徐長卿」也。「葉似柳而根似細辛,粗長, 黃白色而味苦者,白微也;似白微而白直,味甘者,白 前也。」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細辛,切去頭子,以瓜水浸一宿,暴乾用。 須揀去雙葉者,服之害人。」

氣味

辛溫無毒。

《吳普》曰:「神農、黃帝、雷公、桐君,小溫;岐伯,無毒;李當之, 小寒。」

甄權曰:「苦、辛。」

徐之才曰:「曾青、棗根為之使。得當歸、芍藥、白芷、芎藭、 牡丹、槁本、甘草,共療婦人。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 療目痛。惡黃耆、狼毒、山茱茰。忌生菜、狸肉。畏消石、滑 石,反藜蘆。」

主治

《本經》曰:「欬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痺痛死 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延年。」

《別錄》曰:「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滯結,除喉痹 齆,鼻不聞香臭,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 五臟,益肝膽,通精氣。」

甄權曰:「添膽氣,治嗽,去皮風濕痒,風眼淚下,除齒痛 血閉,婦人血瀝腰痛。」

陶弘景曰:「含之去口臭。」

王好古曰:「潤肝燥。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李時珍曰。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發明

寇宗奭曰:「治頭面風痛,不可缺此。」

張元素曰:「細辛,氣溫味大,辛氣厚於味,陽也,升也。入 足厥陰少陰血分,為手少陰引經之藥。香味俱細,故 入少陰,與獨活相類。以獨活為使,治少陰頭痛如神, 亦止諸陽頭痛,諸風通用之。味辛而熱,溫少陰之經, 散水氣以去內寒。」

成無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則腎氣燥,宜辛以潤之。細 辛之辛,以行水氣而潤燥。」

李杲曰:「膽氣不足,細辛補之,又治邪氣自表之裏,故 仲景少陰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李時珍曰:「氣之厚者能發熱,陽中之陽也。辛溫能散, 故諸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滯氣驚癇者宜用之。 口瘡、喉痹、𧏾齒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熱,亦火鬱 則發之之義也。辛能瀉肺,故風寒欬嗽上氣者宜用 之。辛能補肝,故膽氣不足,驚癇、眼目諸病宜用之。辛 能潤燥,故通少陰及耳竅便濇者宜用之。」

陳承曰:「細辛,非華陰者不得為真。若單用末,不可過 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近年開平獄 中嘗治此,不可不記。非本有毒,但不識多寡耳。

附方

暗風卒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 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 末。每服一錢,柿蔕湯下。

小兒客忤,口不能言:細辛、桂心末等分,以少許內口 中。外臺祕要

《小兒口瘡》:細辛末,醋調貼臍上。衛生家寶方

口舌生瘡: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摻之,漱涎甚效,名「兼 金散。」又方:用細辛、黃蘗。三因方

口瘡𧏾,齒腫痛:細辛煎濃汁,熱含冷吐,取瘥。聖惠方 鼻中息肉:細辛末,時時吹之。聖惠方

諸般耳聾: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 一二次即愈。須戒怒氣,名「聰耳丸。」經驗方

細辛部選句

宋謝靈運撰《征賦》:「摭曾嶺之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