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璞注顛棘云:「細葉有刺,蔓生。」其一則麥門冬,生山谷 肥地,葉如韭,四季不凋,根有鬚,作連珠,形似穬麥顆, 故名麥門冬。四月開花,淡紅如紅蓼,花實圓碧如珠。 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謝靈運《山 居賦》曰:「二冬並稱而殊性。」《潛夫論》曰:夫理世不得真 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治疾當得麥門冬,反得蒸 穬麥,己不識真,合而飲之,疾以寖劇,而不知為人所 欺也。《山海經》曰:「條谷之山,其草多芍藥、虋冬。」

《林洪山家清供》

麥門冬煎

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煎,急攪如飴 為度,貯之磁器,溫酒化服,滋益多矣。

《徐光啟農政全書》

麥門冬考

《本草》云:「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 名禹葭,一名禹餘糧。生隨州、陸州及函谷堤坂肥土 石間,久廢處有之,今輝縣山野中亦有。葉似韭葉而 長,冬夏長生。根如穬麥而白色。出江寧者小潤,出新 安者大白。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 無毒。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苦芺。畏木耳、苦 參、青蘘。」

救饑

采根換水,浸去邪味,淘洗淨,蒸熟,去心食。

《本草綱目》

麥門冬釋名

陶弘景曰:「根似穬麥,故謂之麥門冬。」

李時珍曰: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 凌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及有諸韭、忍冬諸名,俗作 門冬,便於字也。可以服食斷穀,故又有餘糧不死之 稱。《吳普本草》一名僕壘,一名「隨脂。」

集解

《別錄》曰:「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乾。」 《吳普》曰:「生山谷肥地,叢生,葉如韭,青黃,采無時。」 陶弘景曰:「函谷即秦關,處處有之。冬月作實如青珠。 以四月采根,肥大者為好。」

陳藏器曰:「出江寧者小潤,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 如鹿蔥,小者如韭葉,大小有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 圓碧。」

《蘇頌》曰:「所在有之。葉青似莎草,長及尺餘,四季不凋。 根黃白色,有鬆在根,如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 蓼花。實碧而圓如珠。江南出者葉大。」或云「吳地者尢 勝。」

李時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 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 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 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 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

根修治

陶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湯浸抽去心,不爾令人煩。 大扺一斤,須減去四、五兩也。」

李時珍曰:「凡入湯液,以滾水潤濕,少頃抽去心,或以 瓦焙軟,乘熱去心。若入丸散,須瓦焙熱,即於風中吹 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損藥力。或以湯浸搗膏 和藥亦可。滋補藥,則以酒浸擂之。」

根氣味

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吳普》曰:「神農、岐伯:甘,平;黃帝、桐君、雷公:甘,無毒;李當 之:甘,小溫。」

李杲曰:「甘、微苦、微寒,陽中微陰,降也。入手太陰經氣 分。」

徐之才曰:「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苦芺。畏苦 參、青蘘、木耳。伏石、鍾乳。」

根主治

《本經》曰:「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 服輕身,不老不饑。」

《別錄》曰:「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燥渴, 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穀,調中,保神,定肺氣,安 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

陳藏器曰:「去心熱,止煩熱、寒熱、體勞,下痰飲。」

《大明》曰:「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止嗽定肺,痿吐膿,時 疾,熱狂頭痛。」

甄權曰:「治熱毒大水,面目肢節浮腫,下水,主泄精。」 張元素曰:「治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主血妄行,及經 水枯,乳汁不下。」

陳藏器曰:「久服輕身明目,和車前地黃丸服,去濕痹 變白,夜視有光。」

陶弘景曰:「斷穀為要藥。」

發明

寇宗奭曰:「麥門冬,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