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甘草部彙考

釋名

水甘草。圖經

水甘草圖

水甘草圖

《本草綱目》

水甘草集解

《蘇頌》曰:「生筠州,多在水傍。春生苗,莖青,葉如柳,無花。 土人十月、八月采,單用,不入眾藥。」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小兒風熱丹毒,同甘草煎飲。

土茯苓部彙考

釋名

《禹餘糧》。別錄   刺豬苓。圖經

土茯苓。綱目   山地栗。綱目

《仙遺糧》。綱目   冷飯團。綱目

土茯苓圖

土茯苓圖

《本草綱目》

土茯苓釋名

李時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餘糧云:「南中平澤有 一種藤生,葉如菝葜,根作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味 如薯蕷,亦名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糧而 棄其餘,故有此名。」觀陶氏此說,即今土茯苓也。故今 尚有「仙遺糧」、「冷飯團」之名,亦其遺意。陳藏器《本草草· 禹餘糧》、蘇頌《圖經》豬苓下刺豬苓,皆此物也。今皆併 之。茯苓、豬苓、山地栗,皆象形也,俗又名「過岡龍」,謬稱 也。

集解

陳藏器曰:《草禹餘糧》,生海畔山谷。根如盞連綴,半在 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穀食,不饑。 蘇頌曰:「施州一種刺豬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乾。 彼土人用傅瘡毒殊效。」

李時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蓴,莖有 細點。其葉不對,狀頗類大竹葉而質厚滑,如瑞香葉 而長五、六寸。其根狀如菝葜而圓,其大若雞鴨子,連 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 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按:《東山經》云:「鼓證之山有草 焉,名曰榮莫。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 此也。昔人不知用此。近時弘治、正德閒,因楊梅瘡盛 行,率用輕粉藥取效。毒留筋骨,潰爛終身,至人用此, 遂為要藥。諸醫無從考證,往往指為萆薢及菝葜,然 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參考之。但其功用亦頗相近,蓋 亦萆薢、菝葜之類也。

根氣味

甘淡平無毒。

李時珍曰:「忌茶茗。」

主治

陳藏器曰:「食之當穀不饑,調中止洩,健行不睡。」 李時珍曰:「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止泄瀉,治 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

發明

汪機曰:「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楊梅毒瘡,藥用輕粉,愈 而復發,久則肢體拘攣,變為癰漏,延綿歲月,竟致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