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色甚媚。

《玉堂漫筆》:「衡山後生竹最大,名曰『南竹。土人截取其 筒,以為甑節處可製盥盆,然在深山中,人跡不到之 處』。」

《越遊雜記》:「太平庵看竹,俱大如汲桶,而毛葉離離,不 啻雲鳳之尾。」

《燕都游覽志》:「駙馬都尉萬公白石莊在白石橋北,臺 榭數重,古木合抱,竹色蔥蒨,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園 亭為第一。」

《西吳枝乘》: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 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 移疏影上東牆。」此語甚工。

《鎮江府志》:「金山金玉懸巖,一名竹徑,在山東南江天 閣下。山有竹,色黃節綠,名黃金,嵌碧玉。」又有竹,色綠 節黃,名「碧玉,嵌黃金。」

《福建志》:「古田縣有馬山,多竹,可為楮。」

武彝山白雲巖,下為寒巖,右為毛竹洞。唐李商隱詩: 「武彝洞裡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福清縣石竺山,其產少竹而多筍。春夏之交,鄉人於 此采筍,欲多則不可得,號「濟貧筍。」

南安縣苦竹山有隱君寓,石床石臼存焉。隱君好竹, 至今竹數里瀰漫山中,鄉人取筍,號曰《英竹》。

《興化府志》:「城東南穀城山,舊有梅隱、松隱、竹隱三精 舍。」

《四川志》:「筍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餘里,曰前筤,又 行數十里,曰後筤,山多筍,故名。樵蘇者以為衣食之 源。」

《廣東志》:「清遠縣五十里曰峽山,相傳黃帝二庶子南 採阮俞竹為黃鐘之管,與二臣俱隱此山,祠在廣慶 寺東廡。」今山上小竹節間長九寸,圓徑三分,疑此山 即阮俞,舊志誤為崑崙耳。

東安縣之東南五里,曰「雲浮嶺」,上產異竹。

《貴州志》:聖婆不知何許人,領五男行至鎮遠卭水司 岑樓山,以竹植地,祝云:「我得地,竹當成林。」果成林時, 揮涕竹上。今霧雨,竹有液如涕。

《溧陽縣志》:「明洪武初,嘉竹瑞麥生。」

《松江府志》:「正統戊午春,富林焦震家生瑞竹,凡二本, 皆異梢同榦,森然齊長。壬戌生一本,亦如之。震隱居 教授,與弟雨友愛深至,人以為和氣所鍾云。」

《江津縣志》:「瑞竹亭在櫺星門內,舊無竹,景泰三年忽 生筍,一本二岐,節節相對。知縣顧亭作亭,名曰瑞竹。」 《上高縣志》:「成化二年丙戌,刺竹實遂枯。」

《蘭溪縣志》:「成化十五年,純孝鄉壽昌界上竹生實如 麥,民採食之。」

《昌化縣志》:「成化十七年夏五月,箭竹生花,明年結實 如麥。」

《延平府志》:「吳仁澤者,恭之父也,葬雲蓋里俞坑之陽, 近墓舊無竹,永樂十六年,墓之左忽一筍迸出。是歲 恭領鄉薦登進士,至成化元年復一筍出於故處。其 秋曾孫珙中鄉試,八年又出一筍。是春珙亦登進士 第,十九年又出一筍。珙由龍泉尹陞戶部主事,筍出 惟一竿,挺然獨秀,不復別出也。里人皆以為異,因呼」 為「瑞竹。」

《武義縣志》:「成化乙巳,歲大荒,山鄉小民多食蕨,蕨盡 丐食於鄉,忽見竹林中枝頭出穗,形如米如麥而色 赤,民採食之,賴以活。自後不復得。」

《新昌縣志》:「成化閒,張蘊存蟠縛黃楊,折竹一枝插土, 未幾,生筍數莖,人謂瑞竹。」

《徐州志》:「弘治元年,竹開花。」

《青浦縣志》:「弘治閒,玉屏山顧廷儀家生瑞竹,一根兩 榦。」

《平涼府志》:「正德三年,府西南山竹結實,有貓食之,毛 如貂,可為裘,人亦可食。是冬竹盡枯,數年乃復生。」 《高安縣志》:「正德三年春,民饑,桃竹生子,舂之可以炊 食。」

《宜春縣志》:「正德四年,竹生花結米,民採食之。」

「正德八年,刺竹有花結子。」其年田禾不收,刺竹花結 子可食。

正德十年,刺竹又花,而實,仍可食。

《靖江縣志》:「嘉靖五年,通邑竹節生花,大如豆,形如人 面,色亦肖。」

《青陽縣志》:「嘉靖六年,邑內九華山叢竹結實,延十餘 里,小者如米,大者如麥,中赤外青,甘食如飴,民賴以 不饑。」

《漳浦縣志》:「嘉靖九年饑,山竹生實如米,採之數百石, 饑民賴以供食。」

《宜章縣志》:「嘉靖戊戌,平和粟山竹林廣七八里,竹梢 生米如稷。」

《昌化縣志》:「嘉靖二十年,馬篠山箭竹開花結實,採之 而舂,得黑色碎米,食之瀉痢。」

《富川縣志》:「嘉靖二十三年,竹結實如米。其年饑,民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