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8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遂去。自是以後,買杏者皆於林中自平量,恐有多出, 奉悉以前所得穀,賑救貧乏。《尋陽記》曰:杏在北嶺上 數百株,今猶稱董先生杏。

《杏子仁》可以為粥。

多收買者,可以供紙墨之直。

《陶穀清異錄》

爽團

杏仁新水浸沒生薑甘草丁香蜀椒縮砂白豆蔻鹽 花沈檀龍麝皆取末如麪,攪拌曬乾,候水盡味透,更 以香藥鋪糝,名《爽團》。宿酲未解,一枚爽然。

《羅願爾雅翼》

五果,為五穀之祥,而杏華又候農時。《四民月令》曰:「三 月杏花盛,可菑白沙,輕土之田。」又曰:「三月昏參夕,杏 花盛,桑葚赤,可種大豆,謂之上時。」《氾勝之書》曰:「杏花 如何可耕白沙。」《齊民要術》曰:「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 土,望杏華落,復耕,耕輒藺之。故農事之候,杏花昌葉 而已。」又曰:「禾生於棗或楊,黍生於榆,大豆生於槐,小」 豆生於李,麻生於楊或荊,大麥生於杏,小麥生於桃, 稻生於柳或楊,其生實又為農祥。故曰:「梅、桃、杏實多 者,來歲為之穰。」師曠《占術》曰:「杏多實,不蟲者,來年秋 禾善。」五木者,五穀之先,欲知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 盛者,來年多種之,萬不失一。故五果分五行,所以表 五穀也。又按五果之義,春之果莫先於梅,夏之果莫 先於杏,季夏之果,莫先於李,秋之果莫先於桃,冬之 果莫先於栗。五時之首,寢廟必有薦,而此五果適丁 其時,故特取之。杏之枝葉華果皆赤,故古者鑽燧,夏 取棗杏之火也。《夏小正》四月,「囿有見杏。」

《林洪山家清供》

真君粥

杏實去核,候粥熟同烹,可謂真君粥。向游廬山,聞董 真君未仙時多種杏,歲稔則以杏易穀,歲歉則以穀 賤糶,時得活者甚眾,後白日升仙,有詩云:「是以蓮花 峰下客,種成紅杏亦升仙。」豈必專於煉丹服氣,苟有 功德於人,雖未死而名亦仙矣。因名之。

《格物叢話》

杏實

《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其仁可入 藥。

《王世懋花疏》

杏花

杏花無奇,多種成林則佳。城中朱氏園中百株,偃仰 水傍,余嘗攜榼賞之,今當於廣囿荒池,別置一林。

《王世懋果疏》

杏實

杏花,江南雖多實,味大不如北。其樹易成,實易結,林 中摘食可佳。

《徐光啟農政全書》

杏考

熟杏和肉,埋核於糞土中,待長四尺許,大則移栽,不 移則實小而苦。

凡薄地不生,生亦不茂,至春生後,即換地移栽。若種 下一年不可移,移則肥而不實矣。

救饑

采葉煠食,以水浸漬,作成黃色,換水淘淨,油鹽調食。 其杏黃熟時摘取食,不可多食,令人發熱,及傷筋骨。

《本草綱目》

杏釋名

李時珍曰:杏字篆文,象子在木枝之形,或云從口及 從可者,並非也。《江南錄》云:「楊行密改杏名甜梅。」

集解

《別錄》曰:「杏,生晉川山谷,五月采之。」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有數種,黃而圓者名金杏,相傳 種出自濟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謂之漢帝杏,言漢武 帝上苑之種也。今近汴、洛皆種之,熟最早;其扁而青 黃者名水杏,味酢不及之山杏,不堪入藥。杏仁今以 從東來人家種者為勝。」

寇宗奭曰:「金杏,深赭色,核大而扁,乃接成者,其味最 勝。」又有白杏,熟時色青白,或微黃,味甘淡而不酢。生 杏可曬脯作乾果食之。山杏輩只可取仁用耳。 李時珍曰:「諸杏葉皆圓而有尖,二月開紅花,亦有千 葉者,不結實。甘而有沙者為沙杏;黃而帶酢者為梅 杏;青而帶黃者為柰杏。其金杏大如梨,黃如橘。」《西京 雜記》載蓬萊杏,花五色,蓋異種也。按:王禎《農書》云:「北 方肉杏甚佳,赤大而扁,謂之金剛拳。凡杏熟時,榨濃 汁塗盤中,曬乾,以手摩刮收之,可和水調麨食。」亦五 果為助之義也。

實氣味

酸熱,有小毒。

《別錄》曰:「生食,多傷筋骨。」

蘇頌曰:「杏之類梅者,味酢,類桃者,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