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腸閟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

黃橘皮發明

李杲曰:「橘皮氣薄味厚,陽中之陰也。可升可降,為脾 肺二經氣分藥。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同白 朮則補脾胃,同甘草則補肺,獨用則瀉肺損脾。其體 輕浮,一能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盆脾胃。加青皮 減半,用之去滯氣,推陳致新。但多用、久服,能損元氣 也。」

《甯原》曰:「橘皮,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和,化痰治嗽,順 氣理中,調脾快膈,通五淋,療酒病。其功當在諸藥之 上。」

李時珍曰:「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 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 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 氣之籥,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 升降也。潔古張氏云:『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蓋 此義也。同杏仁治大腸氣閟,同桃仁治大腸血閟,皆』」 取其通滯也。詳見杏仁下。按:方勺《泊宅編》云:「橘皮寬 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他藥貴新,惟此貴陳。」外舅 莫強中令豐城時得疾,凡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方不 效。偶家人合橘紅湯,因取嘗之,似相宜,連日飲之,一 日忽覺胸中有物墜下,大驚目瞪,自汗如雨,須臾腹 痛下數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其疾 頓愈。蓋脾之冷積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鹽 花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乾,焙研為末,白湯點服,名 「二賢散」,治一切痰氣特驗。世醫徒知半夏、南星之屬, 何足以語此哉。珍按:二賢散,丹溪變之為潤下丸,用 治痰氣有效。惟氣實人服之相宜,氣不足者不宜用 之也。

青橘皮修治

李時珍曰:「青橘皮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 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慎 辨之。入藥以湯浸去穰,切片醋拌,瓦炒過用。」

青橘皮氣味

苦辛溫無毒。

青橘皮主治

蘇頌曰:「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張元素曰:「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 積氣。」

李時珍曰:「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 膽,瀉肺氣。」

青橘皮發明

張元素曰:「青橘皮,氣味俱厚,沈而降,陰也。入厥陰、少 陽經,治肝膽之病。」

李杲曰:「青皮,乃足厥陰引經之藥,能引食入太陰之 倉,破滯削堅,皆治在下之病。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 氣則損真氣。」

王好古曰:「陳皮治高,青皮治低,與枳殼治胸膈、枳實 治心下同意。」

朱震亨曰:「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 氣,脅下有鬱積,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 氣也。若二經實者,當先補而後用之。」又云:「疏肝氣加 青皮,炒黑則入血分也。」

李時珍曰:「青橘皮古無用者,至宋時醫家始用之。其 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 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 氣分;青皮沈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 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此 說出楊仁齋《直指方》,人罕知之。

陳嘉謨曰:「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清脾湯。內有 青皮疏利肝邪,其癖自不結也。」

橘穰上筋膜主治

《大明》曰:「口渴吐,酒炒熟煎湯飲,甚效。」

橘核修治

李時珍曰:「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橘核氣味

苦平無毒。

橘核主治

《大明》曰:「腎疰腰痛,膀胱氣痛。賢冷炒研,每溫酒服一 錢,或酒煎服之。」

寇宗奭曰:「治酒㾴風,鼻赤。炒研,每服一錢,胡桃肉一 個,擂酒服,以知為度。」

李時珍曰:「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研五錢,老酒煎 服,或酒糊丸服,甚效。」

橘核發明

李時珍曰: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潰 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於核也。《和劑局方》治諸疝痛 及內潰卵腫偏墜,或硬如石,或腫至潰,有橘核丸,用 之有效,品味頗多,詳見本方。

葉氣味

苦平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