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癰疽發背及發乳諸毒,用吳茱萸一升,搗為末,用苦 酒調塗帛上貼之。外臺祕要

陰下濕痒:吳茱萸煎湯,頻洗取效。同上

骨在肉中不出者,咀茱萸封之,骨當腐出。食療本草 魚骨入腹,刺痛不得出者,吳茱萸水煮一盞,溫服,其 骨必軟出,未出再服。同上

蛇咬毒瘡:用吳茱萸一兩為末,冷水和作三服,立安。 勝金方

肩疽白禿:並用吳茱萸鹽淹過,炒研,醋和塗之。活幼口議 寒熱怪病寒熱不止,數日四肢堅如石,擊之似鐘磬 聲,日漸瘦惡,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湯飲之,愈。夏子益方 寸白蟲「茱萸東北陰細根,大如指者,勿洗去土,四寸 切,以水酒各一升漬一宿,平旦分再服,當取蟲下。」千金 方

肝勞生蟲,眼中赤脈:「吳茱萸根為末一兩半,粳米半 合,雞子白三箇,化蠟一兩半,和丸小豆大,每米湯下 三十丸,當取蟲下。」

脾勞發熱,有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者:取東行茱 萸根大者一尺,大,春子八升,橘皮二兩,三物㕮咀,以 酒一斗浸一宿,微火薄暖之,絞去滓。平旦空腹服一 升,取蟲下,或死或半爛,或下黃汁。凡作藥時,切忌言 語。

腎熱肢腫拘急:「茱萸根一合半,桑白皮三合,酒二升, 煮一升,日二服。」普濟方

《食茱萸釋名》

陶弘景曰:「《禮記》名藙,而俗中呼為樧子,當是不識藙 字也。」

蘇恭曰:《爾雅》云:「椒樧醜梂。」陸璣《詩疏》云。「椒,樧屬也。」並 有樧名。陶說誤矣。

李時珍曰:此即欓子也。蜀人呼為艾子,楚人呼為辣 子,古人謂之藙及樧子,因其辛辣,蜇口慘腹,使人有 殺毅黨然之狀,故有諸名。蘇恭謂「茱萸之開口者為 食茱萸。」孟詵謂「茱萸之開口者為欓子。」《馬志》謂「粒大 色黃黑者為食茱萸,粒緊小色青綠者為吳茱萸。」陳 藏器謂吳食二茱萸是一物,入藥以吳地者為良,不 當重出此條,只可言漢與吳,不可言食與不食。時珍 竊謂數說,皆因「茱萸」二字相混至誤耳。不知吳茱、食 茱乃一類二種。茱萸,取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欓 子則形味似茱萸,惟可食用,故名食茱萸也。陳藏器 不知食茱萸即欓子,重出欓子一條,正自誤矣。按曹 憲《博雅》云:「欓子,越椒茱萸也。」鄭樵《通志》云:「欓子一名 食茱萸,以別吳茱萸。」《禮記》:「三牲用藙,是食茱萸也。」二 說足正諸人之謬。

《集解》

陳藏器曰:「欓子出閩中、江東。其木高大似樗,莖間有 刺,其子辛辣如椒,南人淹藏作果品,或以寄遠。」《吳越 春秋》云:「越以甘蜜丸欓報吳贈封之禮。」則欓之相贈, 尚矣。

蘇頌曰:「食茱萸,南北皆有之。其木亦甚高大,有長及 百尺者。枝莖青黃,上有小白點。葉類油麻,其花黃色, 蜀人呼為艾子,《禮記》所謂藙者是也。藙、艾聲相近也。 宜入食羹中,能發辛香。」

李時珍曰:「食茱萸、欓子、辣子一物也。高木長葉,黃花 綠子,叢簇枝上,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搗濾取汁,入 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始辛辣蜇口,入食 物中用。周處《風土記》以椒、欓、薑為三香,則自古尚之 矣。而今貴人罕用之。

實氣味

辛苦大熱,無毒。

李時珍曰:「有小毒。動脾火。病者忌之。」

《汪穎》曰:「發瘡、痔,浮腫虛恚。」

徐之才曰:「畏紫石英。」

實主治

蘇恭曰:「功同吳茱萸,力少劣爾。療水氣用之佳。」 孟詵曰:「心腹冷氣痛,中惡,除欬逆,去臟腑冷,溫中甚 良。」

陳藏器曰:「療蠱毒,飛尸著喉口者,刺破,以子揩之,令 血出,當下涎沫。煮汁服之,去暴冷腹痛,食不消,殺腥 物。」

李時珍曰:「治冷痢帶下,暖胃燥濕。」

附方

赤白帶下:欓子、石菖蒲等分為末,每旦鹽酒溫服二 錢。經驗方

久瀉虛痢腹痛者,欓子丸治之。欓子、肉荳蔻各一兩, 陳米一兩半,以米一分,同二味炒黃為末,一分生碾 為末,粟米粥丸梧子大,每陳米飲下五十丸,日三服。 普濟方

《山茱萸釋名》

寇宗奭曰:「山茱萸與吳茱萸甚不相類,治療大不同, 未審何緣命此名也。」

李時珍曰。《本經》一名蜀酸棗。今人呼為肉棗,皆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