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4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芙蓉部選句

魏劉楨詩:「芙蓉散其華。」

唐·韓愈詩:「四隅芙蓉樹,擢艷皆猗猗。」

白居易詩:「秋房初結白芙蓉。」

高幨詩:「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宋宋祁詩:「麴塵輕抱蕊,宮纈巧裝叢。」情知邊地風 霜惡,不肯將花剩占秋。

梅堯臣詩:「託根地雖卑,凌霜花亦茂。」

《歐陽修詩》:「湖上野芙蓉,含思秋脈脈。娟娟如靜女,不 肯傍阡陌。詩人杳未來,幽艷冷難宅。」

《李覯》詩:「甚疑牡丹叢,但病皮骨老。不宜入水看,只可 隔水眺。」

文同詩:「何人露秋纈,不管著秋霜。」落晚自憐窺露 沼,忍寒誰念倚霜籬。

《秦觀詩》:「芙蓉露濃紅壓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黃庭堅詩:「霜花留得紅妝面,酌盡齋中竹葉瓶。」客 興不辜春竹葉,年華全屬拒霜叢。

《韓駒詩》:「舊時憶在延真館,玉作芙蓉院院明。」

楊萬里詩。「亂剪素羅妝一樹,略將敗朵點胭脂。」 許棐詩:「霜樹不知醜,葉與花爭紅。」

《徐似道》詩:「一帶拒霜三十里,又催簫鼓作秋聲。」 張俞詩:「待教滿地妖紅落,獨與秋風作主人。」

戴復古詩:「就中一種芙蓉別,只染鵝黃學道妝。」 《翁卷》詩:「芙蓉不分秋蕭索,鬥拆繁紅滿樹頭。」

明沈周詩:「秋風吹冷艷,晨露濕新妝。」

芙蓉部紀事

《拾遺記》:「漢昭帝遊柳池,有芙蓉紫色,大如斗,芬氣聞 十里。」

《西京雜記》:「卓文君臉際常若芙蓉。」

《南史顏延之傳》: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辭采齊名。 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 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 平泉《草木記》:己未歲得會稽之百葉木芙蓉,又得鍾 陵之「同心木芙蓉。」

《溫叟詩話》:蜀主孟昶令羅城上盡種芙蓉,盛開四十 里,語左右曰:「古以蜀為錦城,今觀之真錦城也。」 《成都記》:孟後主於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 里,如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以花染繒為帳,名芙 蓉帳。

《清異錄》:「錢俶以弟信鎮湖州,後圃芙蓉枝上穿一黃 玉玦,枝梢交雜,不知從何而穿也。信截幹取玦以獻。 人謂真仙來遊,留此以驚世耳。」

《蘇東坡集》:九月十日,君猷置酒秋香亭,有「拒霜獨向 君猷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作詩詞以記 之。

《吳興園林記》:端肅和王家,後臨顏魯公池,依城曲折, 亂植拒霜,號「芙蓉城。」

《蜀都雜抄》:「蜀城謂之芙蓉城,傳自孟氏。今城上間栽 有數株,兩歲著花。予適閱視見之,皆淺紅一色,花亦 凋瘵,殊不若吳中之爛然也。」

《泉南雜志》:「芙蓉有產於山者,余廨後手插一枝,未半 載扶疏出牆,名曰『木芙蓉。花最繁盛,不下數百,大如 甌。其色有朝紅暮白者,此則惟粉紅一色耳』。」

《弇山園記》:蓮池東西可七丈許,南北半之。夏常醉而 臨池,不茗而醒。游客每徙倚其地,輒詫謂予:「此何必 減王衛軍芙蓉池也?」余謝不敢當。而會吾鄉有從廢 圃下得一石刻,曰:「芙蓉渚」,是開元古隸,或云范石湖 家物,因樹之池右。池從南得小溝,宛轉與後溪合,傍 皆紅白木芙蓉環之,蓋亦不偶云。

《花史》:「溫州江心寺文丞相祠中有木芙蓉盛開。其本 高二丈,幹圍四尺,花幾萬餘,暢茂散漫。」

許智老為長沙,有木芙蓉二株,可庇畝餘。一日盛開, 賓客盈溢。坐中有王子懷者,言:「花朵不踰萬數,若過 之,願受罰。」智老許之,子懷因指所攜妓賈三英、胡錦 鼎文帔以酬直。智老乃命廝僕群采,凡一萬三千餘 朵。子懷褫帔納主人而遁。

芙蓉部雜錄

《二老堂詩話》,唐人劉禹錫《嘉話》云:「進士陳標《詠黃蜀 葵詩》云:『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憎處只緣多』。予嘗語 客:『花多固取輕于人,何憎嫌之有?因論木芙蓉全似 芍藥,但患無兩平字,易『牡丹』字,欲改此句作『得人輕 處只緣多』』」,眾以為善。且謂移「『芍藥』二字在句首,則可 矣。予以失全句為疑。或云:《本草》芍藥一名餘容。因綴」 一絕云:「花如人面映秋波,拒傲清霜色更和。能共餘 容爭幾許,得人輕處只緣多。」白樂天《和錢學士白牡